中国正在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这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具体举措。
会议指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更好利用全球先进资源要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政府顶层设计中的高频词。为何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针对当前面临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如何把这个大市场建好?此次囯常会的部署颇具深意。
谋全局强设计
着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就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各种要素要自由流动,进行市场化的高效配置,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很难实现新发展格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徐洪才进一步分析,今年以来,我国供给冲击、需求不足以及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逐步缓解,1-4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都有了明显好转。但经济复苏态势“冷热不均”,恢复的步调不一致,而且存在严重分化。“这就凸显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迫切性,因为供求关系之间不能有效对接,也就是市场体系不完善。下阶段应以扩大内需为重要抓手。中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际上是从完善市场体系的角度出发的。”
去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徐洪才表示,近10年来,我国在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各部门、各地积极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同时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商务部和有关部门一道,充分发挥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的优势,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新商贸流通新模式,补齐城乡商贸流通短板,助力城乡协调发展,助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抓痛点解难题
在深化改革上下更大功夫
尽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仍存在不通畅的问题,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之间存在堵点,内部壁垒、地方保护等问题也依然存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毛振华直言,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须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针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重点领域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出问题,此次国常会明确指出,将开展专项治理,紧盯不放、久久为功,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在深化改革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优化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
在徐洪才看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做到“五个统一”,包括建立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建立统一的联通流通体系、建立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建立统一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五个统一’各有侧重,可以分为硬件、软件、细分市场三个维度。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如何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疏通现有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要使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以优化配置,亟须用改革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此,要全面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创新,强化公平竞争的基础制度;加快推动国内经济循环畅通,促进区域市场设施高效联通;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牵引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健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体系,建设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品要素交易市场;深化市场“放管服”改革,规范不当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优化激励约束机制,稳步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记者 白舒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