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电光锂“新三样”走红背后

2023-05-11 20:12:19    经济日报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迅速成长,成本下降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不断降本的背后,是我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当前欧美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回归,对此,我国要加强研发创新保持先进产品迭代能力,继续巩固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服装、家具、家电,曾是引领我国外贸出口的“老三样”,如今领跑者正转向附加值更高的电、光、锂“新三样”。一季度,我国电动载人汽车(电)、太阳能电池(光)、锂电池(锂)“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拉高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随着全球绿色转型持续推进,我国有望从世界最大的化石能源进口国,转型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出口国,在世界能源供给和治理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新三样”何以异军突起?从需求端看,在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双重影响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随着全球气候问题越来越突出,阻止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主要国家的广泛共识,多国宣布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实现碳中和,在不断减少化石能源依赖的同时,拿出真金白银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在此大背景下,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短缺,又进一步倒逼欧洲国家加速能源转型,把节能增效、发展可再生能源等目标不断具化,以保障长期能源安全。以上因素都大幅提升了海外市场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绿色产品的需求。

从供给端看,我国物美价廉的清洁能源产品和完备的制造能力足以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影响新能源普及的核心因素之一是价格,价格低廉是很多国家依赖化石能源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迅速成长,成本下降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近10年来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单位千瓦平均造价分别下降30%和75%左右。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新建光伏、风电项目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部分地区新能源项目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煤电基准价。绿色低碳、便宜好用,这样的能源产品怎能不受欢迎?

不断降本的背后,是我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高效晶硅电池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各类关键设备、材料国产化水平逐年提升,光伏电池量产效率和光伏组件功率不断提高,单位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建立了包含上下游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领先的产业规模和效率、成本优势。目前,我国光伏组件已出口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光伏出口第一大国。

风电也一样。随着我国风电整机厂商的崛起,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的成熟,大型风机技术的突破,关键零部件国产替代的加速,风机成本快速下探,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方风电巨头黯然退出中国市场。不仅如此,战略性收缩下,国外风电巨头还在考虑放弃更多的海外市场。在2022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市场份额排名中,共有6家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进入榜单前十,金风科技更是时隔6年再次登顶全球第一。强大的竞争力下,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我国转移,2022年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0%。

我国绿色能源产品大量出口,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去年我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欧洲能源短缺最严重的时期,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小型风机、热泵、电化学储能等产品源源不断地发往欧洲,帮助当地节约用能成本。针对一些能源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基建、配套服务等合作,对解决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贫困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

看到优势,也要正视挑战。当前欧美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回归,重塑本土新能源产业体系。去年以来,海外光伏产业扩产项目激增,国际新能源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与此同时,碳关税等一些新型贸易壁垒正在形成,针对我国清洁能源产品的制裁时有发生。对此,要加强研发创新保持先进产品迭代能力,提升海外市场整体配套服务水平,推动中国技术标准国际化,继续巩固我国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百亿补贴”送给种粮农民
下一篇: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跑出“加速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