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量”大幅增长,“质”有效提升

“云”上拓宽外贸新场景

武慧敏    2023-05-10 11:29:54    人民日报海外版

AI实时翻译直播,机械设备远程诊断,生产、包装、运输、销售全程可追溯……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外贸场景不断拓宽。专家认为,技术赋能下,数字贸易作为贸易新业态,开启了中国外贸提质升级的新空间,为加快贸易强国建设提供“新引擎”。

 

外贸企业步入“新赛道”

走进菜鸟智慧国际货运系统的展示区,一大批数字服务应用场景映入眼帘。在智慧国际货运系统看板上,参观者只需输入几个物流参数,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包裹从中国到海外的运输全路径,每个重要物流节点都有显著标识。菜鸟国际讲解员表示,有了这个出海“神器”,从国内仓库到港口再到海外仓和尾程配送等每个货物流转环节,后台都能一目了然。

近日,在第133届广交会上,除了精心布置的线下展位,不少参展商也在会场架起直播,与线上观展的客户交流互动。参展商麦祺佳家居公司属于较早“上网”的外贸企业,“我们目前已经做了阿里巴巴国际站和多家跨境电商独立站,也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积极布局,得益于线上带来的新增量,麦祺佳的生意规模不断扩大。”麦祺佳创始人王莉说。

近年来,数字技术给中国外贸企业带来新赛道,持续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助力。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介绍,从2018年进出口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2年的2.11万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在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跨境电商也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商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国际消费品市场。

促进全球贸易发展

“5、4、3、2、1”倒数结束,卢旺达驻华大使代言的数千斤咖啡、斯里兰卡驻华大使推销的锡兰红茶一上架就卖光……多位驻华大使直播带货的火爆场面屡屡出现在直播间。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不少国家的驻华大使和领事、参赞曾出镜中国电商平台直播间,变身“好物推荐官”,借助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品走进中国家庭。

中国贸易转型升级不仅利好中国,也给世界带来机遇。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0余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0多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字贸易合作正在不断深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数字经济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世界打开了新视野。”专家认为,“数字丝绸之路”的实施将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有利于推动各国实现更加多元和灵活的就业。

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给世界多国带来发展红利,越来越多的国家期待与中国在数字贸易领域开展合作。上合组织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在电商发展方面有巨大潜力,跨境电商能够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开放度、包容度,上合组织希望能够通过分享实践经验,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在电商和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

加大培育自主品牌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支持大型外贸企业运用新技术自建数字平台,培育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第三方综合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认为,《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要推进贸易数字化、推动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有利于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保持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随着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各地也积极响应数字技术的发展,主动培育外贸发展新业态新空间。在青海,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瞄准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多渠道开展,促外贸取得了较好效果。浙江省杭州市积极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球一流的跨境电商示范中心。江苏省出台《江苏省推进数字贸易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数字贸易载体、平台、主体培育等量化目标,首创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字贸易板块,探索建立数字贸易统计体系等。

“数字贸易方兴未艾,很多规则还没有确定,中国是数字大国、数字经济大国,也必将是数字贸易大国,我们要积极参与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提供更多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专家认为,未来中国将加快布局外贸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外贸效率,拓展外贸服务市场,借助数字化渠道更深层次地融入国际贸易发展。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外贸进出口向好态势延续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