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印尼经济增长好于预期

陈小方    2023-05-08 14:30:29    经济日报

得益于家庭消费颇具弹性、材料支出大幅增加以及政府支出增加等因素,印尼一季度经济保持增长,好于市场预期。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主要出口产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按年化计算,印尼2023年的经济仍将保持5%或更高的增速,这表明印尼经济增长稳定,具有韧性。

印度尼西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印尼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尼今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5.03%,略高于去年同期的5.01%,好于市场预期。按现价计算,2023年一季度印尼国内生产总值(GDP)达5071.7万亿印尼盾;按不变价格计算,为2961.2万亿印尼盾。

此前市场普遍预测,印尼一季度的经济增速或将低于5%。印尼曼德利银行经济学家法萨尔·拉齐曼认为,得益于国内经济部门的改善,包括家庭消费颇具弹性、材料支出大幅增加,以及政府支出增加等因素,印尼一季度经济将保持增长,但他预测印尼一季度经济增长将为4.94%。印尼达纳雷克萨公共信息首席经济学家里玛认为,由于全球能源商品价格继续下跌,印尼出口下滑,预计印尼一季度经济增速或为4.84%。

因此,此次公布的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印尼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艾迪·马赫姆德表示,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主要出口产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按年化计算,印尼2023年的经济仍将保持5%或更高的增速,这表明印尼经济增长依然稳定,韧性较强。

艾迪表示,今年一季度,印尼主要经济部门均有所增长。其中,运输和仓储业同比增长15.93%;酒店和餐饮业增长11.55%;其他服务领域增长8.90%;信息和通信领域增长7.19%;企业服务增长6.37%。艾迪表示,这些部门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员流动性增加、外国游客增加以及一些国内和国际活动的举办等。

尽管农业和建筑业分别只增长0.34%和0.32%,但对印尼经济的贡献率很大,分别达11.77%和9.88%。数据显示,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加工业在一季度同比增长4.43%,对印尼经济的贡献率达18.57%。随后依次是贸易贡献12.95%,采矿业贡献11.85%,农业贡献11.77%,建筑业贡献9.88%。艾迪表示,这些领域在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约为65%。

从支出角度来看,家庭消费仍然是一季度印尼经济增长的引擎,贡献率为52.88%。有分析认为,斋月的到来推动了消费增长。印尼2023年斋月始于3月22日,持续至4月21日。根据印尼旅游和创意经济部早前数据,印尼国内游客在开斋节假期期间的支出达到人均270万印尼盾。

艾迪表示,一季度家庭消费同比增长4.54%,高于去年同期的4.34%。家庭消费支出继续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交通和通信。同时,餐厅和酒店消费也有所增加。这主要得益于一季度酒店入住率的显著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旅客人数达到851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9.37%,国际游客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508.87%。

不过,从环比角度看,今年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92%,预期萎缩1%。针对一季度经济常常出现环比萎缩现象,艾迪表示,这几乎成为一季度的“一种模式”。比如,2022年一季度经济环比萎缩0.94%,2021年环比萎缩0.93%,2020年环比萎缩2.41%。

相较于消费,投资增长不佳。今年一季度印尼固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11%,为2021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出口数据也存在一定隐忧。有关数据显示,印尼2023年一季度出口额642亿美元,低于上一季度的726.1亿美元。出口下降使贸易差额由上一季度的146.1亿美元减少至122.5亿美元。印尼3月份虽仍保持29.1亿美元的顺差,但较2月份的54.8亿美元顺差下降了46.78%。此外,卫生和社会活动业务部门以及教育服务领域的收缩拖累了印尼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两个领域分别同比下降14.56%和14.29%。

同时,印尼失业人数虽有所下降,但仍有约799万适龄劳动人口未被就业市场吸收。印尼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份,印尼适龄劳动人口达近1.47亿人,其中就业人口近1.39亿人,同比增加2.23%。在就业人口中,全职职工为9216万人,而非全日制就业人口为3688万人,未充分就业者为959万人。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各地频出实招为经济复苏赋能
下一篇:外贸稳中向好势头进一步延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