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冬小麦冬油菜面积增加、长势正常——

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

邱海峰    2023-01-31 09:59:57    人民日报海外版

农业农村部1月29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当前粮油生产和春耕备耕总体形势较好,冬小麦冬油菜面积增加、长势正常,春播粮食意向面积稳中略增,农资供应总体充足。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着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扩大豆、扩油料,主攻提高单产,全力以赴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

去年粮食生产经历多个关口

粮食是生存安全的基础。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面对疫情、灾情等多重困难挑战,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逆势夺丰收,粮食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了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潘文博表示,去年粮食生产先后经历多个关口,1/3冬小麦晚播,春播和“三夏”时疫情多点散发,夏季南方局部遭遇严重高温干旱,病虫害多发重发。打赢抗灾夺丰收这场硬仗,重要保障是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连续第3年向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全年粮食面积在前年增加的基础上,去年又增加了1052万亩,超额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

政策支持方面,潘文博介绍,继续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3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合计发放400亿元一次性补贴,比2021年翻了一番;增加产粮大县奖励,扩大轮作资金规模;安排70亿元支持夏粮促壮稳产,安排100亿元支持秋粮抗高温干旱,有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潘文博表示,农业农村部还组织开展包省包片下沉一线联系指导,制定下发30多个技术指导意见和方案。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组建应急服务队,帮助解决农资入户、农机上路、农民下田等堵点卡点。组织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蹲点指导,推进小麦促弱转壮、“一喷三防”以及秋粮抗旱保苗、防病治虫等措施落实。“上述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为今后抓好粮食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全力以赴夺取夏季粮油丰收

今年,如何保障粮食产量?近期,一系列新举措接连推出。

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2月初有关部门要作全面部署,层层压实责任,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为提升粮食稳定供应能力、保持物价平稳打牢基础。

当前,西南冬小麦进入拔节期、江淮即将返青、北方冬小麦仍在越冬,南方冬油菜正值越冬至现蕾抽薹期。为切实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1月29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制定发布小麦、油菜防冻抗旱促稳产技术意见,启动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大培训;派出11个专家指导组分赴河北、江西等小麦、油菜主产区调研指导,推动防灾减灾和春季田管关键措施落实落地。

农业农村部表示,专家指导组将深入主产县市和乡镇,进村入户到田走访农民,实地查看灾情、苗情、墒情和病虫情,调查了解春耕备耕进展和存在的突出困难,会同地方共同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春季田管技术方案,因地制宜开展指导服务,落实小麦促弱控旺、浇水补墒、防冻抗寒、防病治虫和油菜清沟理墒、摘除冻薹、叶面追肥等措施,全力以赴夺取夏季粮油丰收。

加大大豆种植支持力度

扩种大豆和油料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潘文博介绍,2022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面积达到1.54亿亩,增加2743万亩,这是1958年以来面积最高的年份;产量首次迈上2000万吨台阶,创历史新高。大豆自给率提高3个百分点。油菜籽面积达到1.09亿亩,比上年增加近400万亩,连续第4年恢复性增加,产量达到1553万吨,增产81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6个百分点。

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强调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启动实施大豆玉米等重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集成推广一批高产增产技术模式。加大大豆种植支持力度,抓好大豆收购和产销衔接工作,保护调动农民积极性。

农业农村部表示,将抓紧启动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力推进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更多采取系统集成的办法,争取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丘陵山区适用机械等短板技术能够尽快取得突破,形成综合解决方案,推动农业科研成果大面积落地见效。

“今年我们将继续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力争再扩种大豆油料1000万亩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百分点,争取每年都见到新成效。”潘文博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古巴加大经济改革力度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