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杀尽日寇护“龙珠”

——《百面战旗红》之“杀敌英雄连”

《百面战旗红》创作组    2022-11-04 15:06:30    《人民周刊》

编者按:2022年是建军95周年。为展现人民军队英雄风采,本刊陆续刊发军史题材纪实文学作品《百面战旗红》。这部作品由罗援领衔主编、叶征担任总策划、李玲负责召集团队创作,创意源于参加新中国70年大阅兵的百面战旗方队,讲述每一面战旗背后的动人故事,彰显每一面战旗蕴含的血性军魂,昭示了一支有精神、有灵魂的军队必定战无不胜!本期刊发第十六篇文章,执笔人为叶征、欧阳青。

 

 

荣誉战旗名称:杀敌英雄连

授旗时间:1940年8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八路军第129师386旅17团1营1连

授旗领导机关: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党委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该连前身为1928年5月诞生于河南省光山县的赤卫队一部;1936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31军参加长征,到达甘肃会宁;1937年编入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1938年1月,和772团3个红军连一起编入八路军129师新兵团,同时129师新兵团改称129师补充团;1938年7月,129师补充团改称129师386旅补充团;1940年6月,该连改编为129师386旅17团1营1连;1942年1月,编入太岳南进支队,为17团1营1连;1943年初,编入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为17团1营1连;1945年10月,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队13旅37团1营1连;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3旅37团1营1连;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8师112团1营1连;1996年10月,改编为武警机动38师112团1营1连;现为武警部队第2机动总队某支队1中队。

战旗精神:铁心跟党、敢打必胜、团结守纪、永创一流

 

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残酷的相持阶段,正面战场压力加大。为振奋全国人民抗战信心,打破日伪的“囚笼政策”,8月20日20时,八路军总部命令晋察冀军区、120师、129师统一行动,点面结合,全线开花,在侵华日军后方交通命脉上,发起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累计投入兵力超过105个团40万人,仅129师就投入了46个团。饱受日寇压迫的当地人民群众也积极参加了“破路行动”。黑夜里,整个正太线变成一条熊熊“火龙”,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和侵华部署。

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八路军129师386旅17团1连奉命进抵山西漳源西北龙珠寺一带,担负卡住通向漳源、新店咽喉要道,阻敌向北增援的重要任务,以保证主力和人民群众安全进行交通破击战。根据上级命令,1连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死守阵地,不让日寇前进一步。于是,一场140余名手持简陋武器的八路军战士,与230余名武装到牙齿的日寇的生死对决,便围绕对龙珠寺一带的争夺展开。

 

阻敌增援,确保大局

1连受领任务后,在连长张家才带领下,当晚摸黑进至阻击区域。借着一片星光,心细如发的张家才首先观察了战场地形。龙珠寺位于沁县城北23公里处,是仙鹤山中的一座寺庙,旁边有个村落,铁路、公路在这里交汇,确是敌必经、我必守的关隘要地。

再仔细看,只见黑黝黝的两座大山如两条巨龙,龙头对着龙头,将千年古刹夹在正中,恰似二龙戏珠一般。张家才不禁心中叫好:“真是个龙珠,决不能落入敌人之手。”

作战地域依山傍路,便于扼守,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有利地形。于是张家才指挥全连占据了路旁制高点,构筑防御工事。一夜间,锹镐声在仙鹤山的峡谷中“叮当”响个不停,破晓时分方静下来。

天刚亮,17团副团长吴隆煮突然出现在龙珠寺前沿,直接指挥1连作战。吴副团长是386旅出名的战将,多次得到传奇旅长陈赓的表扬,称其为“虎将”。他的到来,让全连官兵感到接下来肯定是一场恶仗,心里不由都暗自较上了劲儿。

吴副团长一到,立刻与张家才连长商定了防御部署:1排占领高地西边,控制铁路,一旦发现敌情,坚决把敌人卡死在高地以南;2排据守高地以东,防止敌人从东边迂回进入村内;3排阻在村西北口老槐树下,堵截从公路进犯之敌,并配合高地封锁铁路、公路交叉路口。

安排停当后,吴隆煮把1连干部都叫到身边,示意大家坐下后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昨晚我团和57团将权店到漳源的铁路全给掀了!”

在按捺不住的轻微掌声中,吴隆煮接着通报了当下的敌情:日军第36师团两个大队200余人、骑兵30余人,在板津大队长指挥下,正从西塘、左城两个方向扑来,离这里已经不远,企图给我三千破路大军背后插上一刀。能否守住龙珠寺,关系到整个交通破击战的成败,关系到破路大部队和人民群众的安危。为此,他严肃地盯着张家才连长强调:“你们是红1连,一定要在这里死死咬住敌人,决不能让鬼子通过。”

张家才听罢,当即表示:“请首长放心,红1连没孬种,人在阵地在。”

之所以叫1连为红1连,是因为1连是红四方面军的老班底,连史可追溯至1928年的黄麻起义,有着光荣的战斗传统,打过许多硬仗、苦仗,在1935年剑门关战斗中曾获“夜老虎连”称号,是17团战斗作风最强悍的连队。

由于八路军在敌后坚持抗战扩展很快,为提升部队整体战斗力,老连队都作为火种,分到各新建单位“掺沙子”,1连就这样编进了17团。也正因如此,这次艰巨的阻击任务才落到了1连头上。

“鬼子来了!”前卫哨突然传来警报。吴隆煮立即下令:“准备战斗!”

不久,日军兵分两路,从远处公路上探出了头。前面是步兵,中间夹着十几匹军马,后面跟着炮兵,拉着几门山炮。一副车辚辚马萧萧、耀武扬威的架势。

埋伏在村西北口的1连3排最先迎敌。当日军进到三十来米的时候,只听一声令下,全排瞬间一齐开火,30多颗手榴弹腾空而下。

这突如其来的痛击,让敌军顿时死伤一片,人窜马嘶,乱作一团。3排紧接着又是一阵密集射击,直打得日寇鬼哭狼嚎。

大队长板津急令队伍停止前进,退至山下,稳定住慌乱情绪,用望远镜一阵长望,遂命令山炮向我阵地还击。

隆隆的炮声中,吴隆煮要求各排加强隐蔽,自己则站在一堵断墙后面冒着飞沙走石仔细观察敌军动向。张家才连长急切地说:“吴副团长,这样太危险!”

吴隆煮却若无其事:“不要紧,烟雾大,站着才看得更清楚。”

大约半个小时后,他听到日军炮火转向村南高地,判断敌将在那里发起攻击,于是直接跑到1排阵地,让战士们准备好手榴弹。

果不其然,板津调整部署,把进攻重点转到了村南,用一个中队的日军,加上沁县警备队的伪军向高地冲来。不一会儿,敌人便在炮火掩护下摸到了1排阵地跟前。当只剩二三十米时,1排战士接二连三将手榴弹甩了出去。只听一阵炸响,偷袭的敌军、伪军纷纷倒在硝烟中。

1班趁势跃出战壕,冒着密集的炮火。他挥着大刀向后撤的敌人追去。卢班长冲杀在全班最前边,用他那结实的胳膊将手榴弹一甩就是五六十米,精准落在敌人堆里,炸得敌人血肉横飞。

突然,奔跑的卢班长被侧射子弹击中,踉跄几步,甩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扑倒在地上,壮烈牺牲。

一班机枪手一边悲痛地高声叫道:“班长!”一边立即狠命还击,把侧翼的敌人一连扫倒了好几个。

此时,天空乌云密布,战斗越打越激烈。板津见两个方向都无法突破,便转向高地东面的2排,发起了孤注一掷的凶狠攻击,枪炮声在山谷里震耳欲聋。

吴隆煮马上派通信员到3排阵地传达命令,让张连长组织火力从西边侧击敌人,支援2排阵地,自己则跃出掩体,冒着炮火冲到了正激烈战斗的2排阵地。

“副团长,这里危险!”2排战士急切地喊道。吴隆煮只当没听见,提着三八大盖儿,一跃进入了掩体。

一群敌人沿着铁路路基扇形展开,围攻上来,离高地顶端的2排越来越近。吴隆煮镇定自若地对大家说:“同志们,坚决守住,决不让小鬼子从我们身上踏过去!”全排干部战士怒目圆睁,端起上好刺刀的大枪,严阵以待。

敌人离阵地仅剩20多米的时候,2排战士投出了一排手榴弹。趁着爆炸后的气浪和滚滚硝烟,吴隆煮甩帽脱衣,对着战士们大喊一声“跟我上!”端枪率先跃出战壕,20余名战士紧跟其后,有的用大刀,有的用刺刀,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

“杀!”身经百战的吴隆煮大喊一声,左突右击,身手敏捷,先后刺倒了3个敌人。

敦实的六班班长赵林是17团有名的刺杀标兵,骁勇异常,只见他瞅准一个空子,一个挺身跨步突刺,不偏不斜刺中了一个敌人的咽喉。随即又回转一枪托,砸在另一个敌人的小腹上。第三个敌人冲上来时,赵林后退一步,枪刺向上一挑,拨开了敌人的致命刀锋。当敌人收枪又刺时,他身形侧闪,飞起一脚,将敌人踢翻,趁势把刺刀狠狠扎进了敌人的腹部。

赵林酣畅淋漓地干掉了3个敌人,回头一看,吴隆煮副团长背靠石壁,正被两个敌人缠住,情况危急,于是怒吼着冲了过去。

敌人吓了一跳,惊慌回头,吴隆煮抓住机会,迎面一个突刺,将这个敌人刺倒。剩下的一个敌人见势不妙,正想逃走,却被吴隆煮和赵林一前一后夹住,脱身不得。趁敌慌乱,两人密切配合,同时在其腰间和肚子上戳进两把刺刀,送他上了西天。

为了不让日寇靠近“龙珠”一步,八路军的团长与战士,肩并着肩、背靠着背,与敌展开生死肉搏,留下了战场上罕见的一幕传奇。

照实说,敢拼刺刀的军人本就不多,敢拼刺刀的团长更是凤毛麟角。但在当时八路军装备差、子弹少的情况下,白刃格斗竟成了八路军压倒敌人的重要法宝。对于号称格斗立国的日本,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正当敌我双方拼得难解难分之际,张家才连长带着3排部分战士从敌侧面冲了过来。已杀红了眼的红1连官兵,个个奋勇,刀刀致命,通过两面夹击,窜上高地的敌人死的死、伤的伤,剩余的几个漏网之鱼顺着铁路狼狈逃进了山腰。

 

铁血雄关,誓死不开

凶狠的板津见强攻未果,肉搏又处于下风,便再次命令炮击。几门山炮轮番开火,把1连据守的高地炸得焦土累累,面目全非,整个龙珠寺和村庄都弥漫在呛人的浓烟之中。气得八路军老战士伏在战壕里痛恨不已:“老子要是也有炮,就把小鬼子炸回岛上去。”

吴隆煮副团长在炮火中穿梭往返,指挥1连在敌步兵未进攻之前,迅速组织连队修补被炮弹炸垮的工事,提醒战士们抓紧从敌人尸体上收集补充弹药,随时准备再战。

正当吴隆煮举起望远镜,又站在前沿工事边观察敌情时,一发炮弹呼啸着打来。他预感不好,一把推倒身边的通信员,炮弹刚好在他附近爆炸。无数弹片、碎石横飞,将他多处击伤,人倒在了血泊里。

通信员爬起来哭喊着“副团长”,冲过来给他包扎伤口。他用一只手撑起身体,喃喃地说:“莫管我……”又继续指挥战斗,直至昏厥过去。

下午3时,躺在龙珠寺祠堂断壁残墙后面的吴隆煮再次醒来,得知阵地还在1连手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挣扎着坐起,断断续续地对张家才连长说:“一定要守住……阵地……杀尽鬼子。”说完二目瞪着前方,停止了呼吸,年仅26岁。

英勇盖世的吴隆煮副团长1914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曹门湾的一个贫苦农家,1930年当红军,随红四方面军转战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身经百战,参加了长征,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却倒在了护卫“龙珠”的阵地前。

1连战士们群情激愤,决心为副团长报仇,将悲痛化作力量,从上午到下午,再到黄昏,连续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抗住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炮击,始终让日寇不能越过龙珠寺半步。

一整天的恶战,也让1连付出了沉重代价,140多人的连队,打得只剩下50多人。3个排长中有两个相继负伤,连队能战斗的干部只剩下连长张家才和1排排长甘学林2人。

日寇大队长板津这边也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于是叫来伪军侦察队队长问:“对面八路的386旅的干活?你们情报的大大的不准。”伪军侦察队队长头捣蒜般地直点头:“太君,就是386旅的,他们太厉害了。”

386旅是八路军打出了名的部队,曾被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考察后评价为中国最好的旅。狡猾的板津倒吸一口凉气,觉得白天强攻失利,兴许晚上可以搞些名堂。

夜色降临前,战斗间隙里,连长张家才靠在一个炸剩半截的树干上思忖:“鬼子白天没能冲过龙珠寺,晚上很可能会前来偷袭。”望着一天一夜没睡觉、没吃饭,极度疲劳的战士们,心里琢磨着如何变被动为主动。

他对1排排长甘学林说:“马上把各班班长叫来,大家商量下。”

人来齐了,张家才看着大伙被战火熏得黢黑的脸说:“大部队和人民群众破路正在紧要关头,团里给我们的任务是守到明天,为此,副团长把命都搭上了。今晚是关键,鬼子一定不会老老实实睡觉,咱们是‘夜老虎连’,都看看怎么办。”

大家马上心领神会,这个说“主动下山夜袭鬼子,打乱鬼子部署”,那个说“弄死一个鬼子够本儿,弄死俩赚一个”。

见众人意见一致,张家才要求剩余人员发扬红1连和“夜老虎”连战斗精神,决不让敌人得逞,并挑出6名战斗骨干组成夜袭小组,由6班班长赵林带队下山主动袭击敌人。

赵林7人一闪,消失在黑暗里。过去了一小时,山下还没传来动静。

张家才连长不放心,独自来前沿阵地巡哨,忽听高地下面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由于天暗得伸手不见五指,他立马停下脚步仔细辨听,警觉地感觉到敌人来偷袭了,连忙大喊一声:“有情况,准备战斗!”

话音刚落,一声尖锐的枪声撕破寂静的夜空,已摸到阵地前沿几十米的敌人哇哇叫着冲过来,爆炸声在黑夜里犹如天崩地裂,龙珠寺在爆炸的火光中时隐时现。

眼看着敌众我寡,阵地不保。千钧一发之际,敌人背后突然传来一阵“哒哒”的枪声,进攻的敌人顿时阵脚大乱,仓促应战,连滚带爬退下山去。

原来,赵林的夜袭小组下山后,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见敌人偷偷摸摸地出动了,于是悄悄跟在后面,抄了敌人的后路。就这样,板津摸营的阴谋被挫败。

不一会儿,远处山下突然又响起激烈的枪声,张连长分析是返回的敌人包围了赵林的夜袭小组,内心万分焦急,命令甘排长带领3个战士下山去支援接应,却被敌人阻在途中,没能成功。

处于绝境的赵林班长和6名勇士奋勇拼杀,宁死不屈,终因敌众我寡,弹药耗尽,全部壮烈牺牲。

枪声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后,渐渐稀疏,山谷恢复了平静。甘排长撤回来报告了情况,张家才连长钢牙咬碎,朝着山下的方向默默脱帽致敬。突然有人发出一声长啸,这如决堤的吼声,在山谷中长久地回荡……

板津望着龙珠寺方向无计可施,黑灯瞎火连炮都打不出去,只好就地安营扎寨,等待援军和天明。

就在此时,“百团大战”首战告捷,把正太沿线各站点的日寇驻军打得措手不及,狼狈逃窜。人民群众配合八路军,拔道钉、掀铁轨、烧枕木、毁路基、剪电线、夺炮楼,出了一口恶气。

凌晨5时许,17团主力腾出了手,从牛寺方向合击过来,把板津为首的日寇反压在龙珠寺东南的山地里。红1连战士迎着黎明前胜利的曙光,冲出阵地,向敌人讨还血债。经过一番刀光剑影的激战,这股敌人大部被我军消灭,只剩小部残余仓皇逃回了据点。

张家才带领1连激战后仅存的30余人打扫战场,收殓战友们的遗体,被烟火熏得黢黑的脸上带着无比刚毅的神情。他们将吴隆煮副团长和赵林班长这两位并肩作战的英雄遗体,轻轻抬到了担架上,立正,敬礼!

太阳出来了,一缕金光顺着“龙脊”和“龙头”照在两山之间的龙珠寺上,晨钟骤然响起,“龙珠”瞬间身披万丈红霞。

“百团大战”后,为了表彰386旅17团1连不畏强敌,誓死将日寇阻击在阵前的英勇行为,386旅党委特授予该连“杀敌英雄连”荣誉称号。

与1连并肩作战、为战胜日寇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副团长吴隆煮,74年后的2014年9月1日,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受到后人世代敬仰。

 

杀敌精神,代代相传

从血雨腥风的万里长征,到决定存亡的长年抗战,再到摧枯拉朽的全国解放,“杀敌英雄连”一路征战,一直保持着不杀尽敌人誓不休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杀敌立功的英雄篇章,立下战功无数。

新中国成立后,红1连随所在的13军移防四川,担负起祖国大西南的拱卫任务。1979年和1988年,红1连又两度奔赴战场,参加了西南边疆自卫还击作战,成为我军不多见的多次参战的战斗连队。

1979年2月,红1连在云南方向出境作战,渡红河、战坝洒、捣柑糖,取得重大战果。

2月17日清晨7时,炮火打击半小时后,红1连在坝洒战斗中遭到敌军抵抗,多次冲击受阻。他们及时总结经验,决定采取小群多路、多方向攻击的战法,发挥火箭筒、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喷火器的威力,摧毁敌工事和火力点,近距离歼敌,结果进展很快,10时30分杀进7号高地西侧。

翌日上午9时20分,红1连、3连趁大雾掩护,经过同敌人反复争夺,攻克了9号、11号、12号高地,最终和兄弟部队一起夺占了133号高地,将守敌全部歼灭。

坝洒战斗历时31个小时,红1连所在的112团1营和113团密切协同,毙敌496人、伤敌24人、俘敌44人,炸毁弹药库3个,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打出了战后被中央军委誉为“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个歼灭战”的模范战例。

1988年4月,红1连再度配属步兵37师参加老山轮战。根据当时国际形势和战场实际情况,中央军委决定不再组织轮换,由37师执行任务到底。因此,红1连二次参战时间一直延长到1989年10月。

一年半的时间里,红1连指战员不但没有任何怨言,反而将此当作报效祖国的难得机遇,英勇杀敌,屡建奇功,像当年老前辈守护“龙珠”一样,守护着祖国的西南边陲。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

从“杀敌英雄连”到“坚守英雄连”,一代代红1连的传人用忠诚和奉献,担当起民族解放和保卫国防的重任,不断建功,奋勇前进。据统计,“杀敌英雄连”自建连以来,历经大中战斗1000余次,先后7次被授予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23次。

1996年,由于国防建设需要,红1连转为武警机动作战部队。身份变了、任务变了,但“杀敌英雄连”的战斗精神没有变,先后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海关执勤等重大任务。

在解放军百万军中,“杀敌英雄连”永远都是一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不卷刃的“钢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祖国一声令下,就会挺身而出,叫敌有来无回。

(《人民周刊》2022年第17期)

(责编:崔宝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喋血猴儿山 长城永不倒
下一篇:十八勇士战狂涛 大渡河上逞英豪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