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隔离手记6-7】
3月以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一直封控在家“阴”着的人民网上海频道小编,最近成了密接人员,历经提心吊胆5天隔离后,终于尘埃落定:核酸检测报告显示待复核,随申码呈红色。4月15日下午6点,小编携丈夫和4岁的女儿,入住位于金桥的方舱。接下几天,将通过所见所闻为大家带来一线报道,记录不一样的“隔离手记”。
小编自述:
4月19日晚,家庭房进来了两个小宝宝,一个出生刚刚20天,我们在旁边说话,她安安静静看着我们,不哭不闹,很是乖巧。还有一个刚满6个月,白白嫩嫩,小腿强健有力,一直在蹬腿,不时对着我们笑。
方舱里,大白们每天都在变着花样提升服务。瞧,这天大白又推来了一车好物——一张张折叠书桌,这让方舱内的孩子们上网课方便许多。
“在收治过程中,一大批无症状感染者要求加入志愿者工作。我们评估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后,选择其中90名志愿者协助工作。”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王浩说,志愿者们在协助医护人员核对收集病人信息、统计需求、通知核酸检测时间、扫描核酸码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不,4月20日上午,入舱后的第三次核酸检测开始了。在志愿者协调下,大家一个个有序排队、扫码登记、贴标签、核酸采样……这次的核酸结果,关系着大家能否解离回家。
当天下午1点,14辆大巴顺序停在方舱门口,第一批解除隔离人员陆续出舱、上车。直到下午4点,最后一辆大巴才驶离,近600人的出舱任务顺利完成。其中一个12岁的小朋友,身边没有监护人,方舱点位长、浦东新区纪委常委顾明安亲自将他托付给专程过来接他的街道防疫工作人员。
4月22日一早,我们一家三口也收到了金海园方舱发出的“毕业证书”——解除隔离交接单和解离告知书。
“大家把自己床位上的被单、被褥全部收拾好,放到黄色的医废专用袋,解离时带到楼下销毁。”大白说,由于今天解离人数较多,根据安排,低楼层的我们将于今天上午出舱。
直到我们收拾行李时才发现,出舱带的东西比进舱时多很多。生活大礼包里面的火腿肠、午餐肉、牛奶、饼干、方便面,没喝完的近二十杯酸奶,早上派发的包子,将行李箱撑得满满当当。
由于只有一辆电梯运行,9:00收拾好行李的我们,直到9:25才搭上电梯。
“大家把解除隔离交接单的下联撕下来交给我们,依次从这边出去,并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出舱。”大白一边讲解要点,一边维持秩序。
今天共有892人解离,分上午和下午出舱。大家有序排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娃爸拿着两个行李箱,其中一个行李箱上坐着娃。我则背着一个大包,拖拽着两大袋黄色的医疗废弃袋艰难前行。大白看到后,连忙接过其中一袋,放置于集中收置处,我连连道谢。
第一辆大巴来了,大家依次上车。今天的天空仿佛知晓我们的心情一般,湛蓝如洗。
10:00,大巴出发。10:15,到达中转站源深体育中心。10:30,“曹路班车到了”,看到大白举着“曹路镇”的引导牌,我们心定了,镇上来人接我们回家了。
出发前,大白依次问好各自的居住地,并安排好路线。当大巴途经民耀路、顾唐路、华东路、上川路、凌空北路时,大家有序拿着行李下车。这些平日冷冰冰的路名,突然间就有了温度。这些和我们一起并肩抗疫,一起战胜病毒的阳性感染者,成功转阴,今天一起乘坐一辆大巴返回同一个街镇居住地。
11:55,凌空北路银峰路到了,我们带着孩子拖着行李,站在小区门口,感慨万千。进舱前尚是长袖外套,出舱后已是炎炎夏季。根据规定,物业收走了我们解除隔离交接单的上联,笑着欢迎我们归来。
路旁树枝繁茂,葱葱郁郁。孩子等不及拖着行李缓步前行的我们,直接奔跑回家。在她的手上,拎着一个塑料袋,袋子里有给外婆的礼物——一幅亲手画的画,还有她省下来的一个面包。
“叮咚叮咚”,我们站在家门口,摁响门铃,终于到家了。
从方舱解离回来,还不能随心所欲。根据居委提示,方舱出院人员按照相关文件实施居住地健康监测。在健康监测第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前6天无需进行抗原或者核酸等相关检查。解除居住地健康监测后,纳入社区人员进行管理。
12:20,妈妈烧了一桌好菜,并按照老家的习俗,特意每人煮了一碗面条,接风洗尘。掐指一算,上一次像这样四个人整整齐齐坐在一起吃饭,已是半个月之前。
张文宏医生曾说,即使在寒冬,也要心怀希望。我相信,疫情终将散去,车水马龙的城市终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