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牵头,浙江省中医院、绍兴市卫健委所属医院共同组建的浙江省援沪方舱医疗队四队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顺利开舱,当天收满432位新冠患者。
自开舱以来,医疗队先后接管两个舱,目前累计收治患者1065人,出院患者213人。
这篇日志来自于浙江四队队员、浙大邵逸夫医院手术护理林仙娉。
4月3日下午,我们浙江援沪方舱医疗队四队坐着大巴车来到上海。一路上,看到这座曾经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国际化“魔都”,如今却很是安静,不禁感到些许冷清。
也正是这样的反差,让我顿觉全国支援的意义,也在心中默默为自己鼓劲、为上海加油,希望用个人的微薄之力,让这座城市重振往日活力。
当晚入住酒店后,我们在院感指导员的监督下,对入住房间进行仔细消杀和分区管理。由于疫情社会面扩散快,必须用最快的速度与病毒抢夺时间,我们驰援的具体工作必须趁早尽快。
按照部署,浙江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临港方舱医院。我们到达上海时,临港方舱还没有完全建好,四队队长、我院感染科学科带头人俞云松教授,院感专家、护士长先去实地考察,为队伍下一步正式开舱明确方向。
留守在酒店的队员同样没有懈怠,在各组组长和院感专员的监督下,一次次进行穿脱防护服的培训考核,确保每人都能达到满分。所有队员都对这次任务高度重视,聚精会神地参与每一项准备流程。
方舱刚建不久,很多物资尚未配备齐全,环境也不像医院里一样整洁。为了保障队员和患者安全,队长、组长们连夜加班加点,规划路线、建立章程,做好各类标识,我们在摸索中逐渐厘清了流程,详细确定舱内工作流程。
这些天,有辛苦、有感动、有收获、有快乐,很累,但是很充实。我们四队每组进舱工作时间是四小时,但每次要至少提前两小时起床准备物资,穿防护服,再坐一个多小时的班车到达方舱。工作结束后,也要至少排两小时队脱防护服和坐班车回酒店,等洗好澡后再吃饭喝水。这样下来,每天至少八九个小时不能进食和上厕所。
方舱内的工作,看起来简单,实则是对身心的挑战。
防护服不透气,捂得特别紧,每位队员一个班次都浑身是汗;
长时间佩戴N95口罩,闷得呼吸不顺畅,满脸勒痕;
给患者发药发饭,搬运大量物资,腰痛到直不起身……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每个人都拼尽全力,最令我感动的是,大家在下班后虽然精疲力竭倒在车上,却依然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自己、为这座城市加油鼓劲。
我们浙江四队的工作也得到了指挥中心的认可,标准的杂物间,三区两通道的“样板间”,相互监督的高标准防护……
战友们并肩作战,医患间彼此守望,方舱也更有温度。
来自省中医院的战友在方舱内的隔断墙上接力涂鸦,创作了山水画和富有特色的“八段锦”,以供舱内患者观赏和学习。我们还建立了志愿者微信群,每次在群里喊一声,立马有很多志愿者响应。
一位姓蔡的患者,是上海一线防疫人员,他是一位资深老党员,每次都非常主动地帮我们发放餐食、搬运物资,时时刻刻向大家传递正能量。
感动于此,我们也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默默告诉自己,既已身着白衣,我必不离不弃。
全国一盘棋,浙沪一家亲。在医院,我们是护士;在家中,我们是子女和家长;在方舱,我们是抗疫战士。逆行的我们并非生而强大,只是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炙热的心中永远怀揣着那份责任与使命。
我们没有神的光环,但我们握紧手中的平凡。虽然只是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我们希望在奥密克戎肆虐的当下,成为抗击病毒的守门人,只愿山河依旧,你我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