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9日,星期六。上午10点,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在线上举行。之后,记者听好几个人说:看哭了!
从3月1日至今,这个发布会几乎每天举行,9日是第148场。如果说这次有何不同,那就是,上海市副市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宗明首次出现。
有位同行说,这是近来“最有价值”的一场发布会。且让大江东复盘一下,它究竟传递了哪些上海疫情防控最新且有价值的信息?
一丝解封的信号:“三区划分”,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
发布会上,宗明副市长宣布了一条极有“含金量”的消息——
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拟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研判,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依据风险程度的大小,按照“三区划分”原则,进行阶梯式管理。
所谓“三区”是指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
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没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可以在行政区域内适当活动,但要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管控区是指近7天内没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足不出小区、严禁聚集、错峰无接触式取物,原则上居家,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大家可以下楼走走。
封控区是指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封闭管理,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封控区与管控区之间,将根据疫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三区划分”规定,显然是未来一段日子上海疫情防控社区管理的主要政策,从中能看到社区解封的一丝信号:在这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出结果后,防范区人员可以走出社区了!相对于浦东已持续十余日、浦西接近十日的全域封闭管理状态,相较于很多小区从3月份至今持续封闭、对于开放时间几无预期的情形,已是质的飞跃——可以现场买菜、补充生活用品,可以就医配药,一些停摆的企业、生意也可以激活……
这会是那个繁华热闹、生机勃勃的大上海,重新回来的第一步。
一组沉重的数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首次破千,已累计检出阳性感染者9.44万余人
4月8日,上海新增1015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260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再前一天,上海单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首次突破2万名;这一次,则是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首次破千。
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发布的数据里,惟一值得欣慰的,是无症状感染者中有21853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756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感染者没有游离在外,传播风险较小。新增1015例确诊病例,也都是轻型。对这些轻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次密接者的排查、流调,总共涉及30余万人,均已落实管控——证明上海的疾控追溯流调体系,还在高效运转,并没有“躺平”。
宗明副市长随后给出的数据,则让人沉重:自4月4日至4月8日24时,上海累计筛查约9527万人次,已完成检测样本中累计检出阳性感染者9.44万余人。
其中,累计感染人数居于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浦东新区、闵行区、徐汇区、黄浦区和嘉定区。疫情依然呈现区域聚集性特点,特别是人员密集的单位、企业、老旧村居等。
每日感染人数日复一日冲高、创纪录,拐点究竟何时到来?人们心中都悬着一个沉甸甸、又充满期盼的问号。
但,既然明确了哪些区域感染者集中,哪一种环境易造成疫情传播,就可以给予重点关注与提醒。市民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已得到救治的新冠感染者人数,也很可观。据宗明介绍,上海将重症、儿童、血透、孕产妇、肿瘤等特殊人群收治在定点医院,其他的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收治在方舱医院。3月1日以来,截至4月8日24时,累计出院1万余人。
目前,全市已有8个定点医院,床位数8000余张,今明两天还有一批定点医院可以投入使用;已建成方舱医院100多个,床位数16万多张——这无疑是创纪录的数字。
五条缓解焦虑的保供举措: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能不能打通?
封控持续,配药难的反映越来越多,尤其是慢性病常用药。邬惊雷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封控区域的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由街镇或居村委依托网格化等形式,协同属地医疗机构对居民健康需求进行排摸,建立配药需求台账,实施分类管理。对常见病、慢性病用药,由小区安排志愿者通过代配药等方式,对接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实施长处方政策,最多可配3个月药量。居民也可利用互联网医院复诊配药。
他也承认,由于近期受药品仓库封控、快递站点消杀、快递员隔离等因素,药品配送时间较长。“我们已抓紧对接物流平台尽快恢复运力,以保障居民用药需求。”
网上抢菜难、送不到,最让市民焦虑,且矛盾也最突出。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承认:“有些小区封控一个月了,居民生活物资需求从主副食品拓展到了日用品、防疫物资、基本药品。老人、妇婴等特殊人群也都有急迫的保障需求。保供的节点、网点、人员、运力还有待进一步恢复,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矛盾比较突出。”
他提出保供的五项举措:
一是锁定货源随时调运。国家部委建立了部级协调机制,畅通跨省运输,江苏昆山、浙江平湖和市内的西郊国际三个生活物资中转站已投入运行。
二是节点网点应开尽开。各区根据保供白名单,将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电商大仓、中央厨房等流通节点应开尽开。在封控区和管控区,电商前置仓等商业网点关门不停业,线上下单,线下理货,集订集送。在防范区,有限允许商业网点恢复经营。
三是保供人员能出尽出。允许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区的快递小哥等保供人员返岗。4月8日,新增上岗人数1096人,市外调配进沪2000人。
四是特殊人群兜底保障。光明、百联承担重点区域生活物资托底保障职责,百联集团负责浦东地区,光明集团负责浦西地区。
五是最后百米配送到家。要求各区建立生活物资保障社区服务队伍。
一直在感谢,齐心克时艰
4月9日的疫情发布会直播,有一个细节广受关注,甚至迅速被推上热搜。
副市长宗明说,“3月份以来,广大市民朋友以高度的自觉自律,支持配合我们的防控工作。对于大家反映的问题,发出的呼声,我们感同身受,很多工作我们做得还很不够,离大家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一定尽全力改进。”
这是代表城市最高管理团队的低头与道歉,回应民之所呼,承认工作不足,更有“感同身受”。
“当看到广大市民朋友和一线防疫人员不分昼夜的坚守,我们非常感动。”口罩与眼镜的遮挡,虽看不清表情,但说到这句话时,宗明哽咽了。
很快,她收拾好情绪,继续表达对许多人的感谢:市民朋友、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城市运行保障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坚定守护着这座城市和我们的家园”;还有各兄弟省市、部队和全国人民,“在我们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份情谊,令我们深深感激,我们铭记在心。”
“感谢”,几乎是近期上海疫情新闻发布会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每一次会议,每一位发言人,每一次发言的开头与结尾,都会有这样的表达。这座城市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需要上下齐心共克时艰,需要坦承不足,倾听民意,积极改进工作,常怀感激之心。
疫情防控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容不得有丝毫的松劲。宗明表示,继续少流动、严管控,以最快的速度阻断疫情传播,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能胜利!”
上海,终有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