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手工艺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2022-11-16 23:17:38    人民日报海外版

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造物的古老智慧、审美意识、技术能力、伦理观念、产业功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科技、教育及经济价值。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从七个方面擘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蓝图,手工艺便是重点领域之一。

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不仅有玉雕、石雕、泥塑、面塑、刺绣、剪纸等众多传统手工艺,还有享誉国内外的各类香包。香包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徐州香包中最有名的马庄香包,以元宝形、蝴蝶式、花瓶型、人物娃娃等造型而出彩,讲究色彩对比、用料搭配,具有收藏和装饰价值。其传统主题纹样大多取自中国民间美术,内容以纳福招财、延年益寿、驱邪禳灾等主题为主,如龙凤双喜、鸳鸯戏莲、松鹤延年、喜鹊闹梅等。凭借徐州“五省通衢”的独特地理位置,马庄香包将当地传统手工艺特色与其他地域的民间风俗相融合,虽历经千年发展演变,但仍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漫长的实践中得到持久传承。

近年来,当地手工艺人对马庄香包的题材作了扩充,在技艺上进行了革新,增加了戏曲人物脸谱等元素,将苏州发绣、刺绣与徐州香包艺术相融合,并针对当前市场需求,创造了新型的绣法和配色方式,增强香包工艺的艺术性,制作出符合当下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趣味的香包绣品,受到市场欢迎。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再结合短视频平台辅助宣传推广后,马庄香包不仅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喜爱,还远销意大利、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在充分运用现代创意设计,增加时尚元素,推动香包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同时,当地还带动农民结合实际开展创作生产。作为徐州香包项目保护单位,徐州文化馆每年定期开设20个徐州香包培训班次,邀请徐州香包代表性传承人授课,全市各县(市)区设有徐州香包展示馆和传习所(工坊)700多个,培训3万余名香包爱好者,带动2000多人就业。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下,“非遗+旅游”模式使徐州香包产业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了地方文旅业的繁荣发展。

非遗与旅游的连接,丰富了旅客的游览体验,也激发了当地传统手工艺人的创新热情。自被列入国家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开始,马庄村就不断探寻新的发展方向,“马庄香包小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逐渐成为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的“打卡地”。2021年,马庄村旅游接待总人数65万人次,产值800万元。以香包为核心建立的乡村手工艺文化产业组织体系,将香包工艺从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既实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探索。

(作者武雪媛单位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线一中轴,文化遗产保护插上数字化翅膀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电子身份证,加载更多应用场景

电子身份证,加载更多应用场景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