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以借为名行骗 案发再进牢房

李战胜 冀茂林 李腾飞    2022-06-15 10:17:29    检察日报

一男子谎称借钱,诈骗乐于帮助自己的热心群众,取得财物后就销声匿迹,还企图通过混淆“借与骗”的概念来逃避侦查。经河南省禹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日,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3万元。

“我的1700元钱被人借走了,借钱的人也找不到了,我该咋办啊?”2021年11月6日,开小吃店的老许来到禹州市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向检察官诉说自己的烦心事。在细心查看了老许的微信聊天记录后,检察官意识到“借钱人”张某手法娴熟,借钱行为的背后可能隐藏着诈骗犯罪的事实。随后,该院向辖区内的派出所核实,发现涉及张某的报案有4起,其行为涉嫌诈骗犯罪,遂将老许反映的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办理。

经查,2021年9月,刚刚刑满释放的张某为了维持不劳而获的生活,屡次编造理由博取热心群众的同情,而后以借钱为名实施诈骗。截至案发,张某已在禹州作案12起,诈骗钱款共计2万余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行驶5公里竟消耗了30多升汽油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