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弘扬好“老西藏精神”,同心协力向前奔

申 琳 徐驭尧    2022-06-22 10:32:15    人民日报

“缺氧不缺精神”。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谱写了雪域高原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考察调研,走进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的嘎拉村。两位基层的村干部,对总书记考察时的一幕幕场景记忆犹新。

一位是来自广东、在西藏安家的大学生村官黄海芬,“总书记嘱咐,‘这里需要人啊,你在这边好好干’。西藏需要我们出一份力,我们愿意扎根西藏。”

一位是村党支部书记边巴。自幼在村里长大,边巴还记得过去母亲赤脚踩着满地泥泞的模样,“嘎拉村如今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好日子,靠的是团结一心”。

总书记1998年和2011年两次考察距离嘎拉村不远的巴吉村,给边巴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书记惦记我们呢!第二次去的时候,看到乡亲们日子过得不错,他也放下心来,还给我们指出了致富路。”

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因接送援藏干部来到西藏。他的话更让西藏干部群众暖心:“林芝地区的事,就是我们省的事。”“要派最优秀的干部来,好中选优。”

西藏承载着党中央的牵挂,承载着全中国的牵挂。

1994年对口支援西藏的帷幕拉开,从此来自大江南北的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来到了雪域高原。目前,援藏干部人才有5000多人。2021年,全国对口援藏共实施援藏项目807个,完成投资402亿元,教育、医疗“组团式”援藏深入推进。

2021年考察西藏期间,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关心关爱西藏的干部职工。汇报会结束后,总书记转身走向参会的西藏党政领导干部,同大家亲切交谈,勉励他们“弘扬好‘老西藏精神’”。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笃行不怠,为西藏的发展贡献力量。”来自江苏的援藏干部马华说。

路的变迁,是西藏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习近平同志1998年进藏时,从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乘车走了整整一天。如今,川藏铁路全线开工、拉林段建成投运,“复兴号”飞驰。拉萨到林芝乘动车只需3个多小时,走高速只要4个多小时。

今天的西藏,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日喀则市江孜县索盖村,每到秋天万亩青稞遍地金黄,但狭窄又坑洼不平的乡村路挡住了致富路。上海援藏工作队精心打造索盖村的宜居环境,索盖村很快成了游客喜爱的打卡地。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的巴吉村,是西藏乡村巨大变化的生动写照。巴吉村大力发展运输、旅游等产业,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7万元。村民格桑旺久家里,醒目地摆放着总书记看望他们的照片:“去年家里收入38万元,两个孩子也上大学了,等毕业了要他们一起为祖国做贡献。”

同心协力向前奔,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铸就青藏铁路精神 勇当新时代开路先锋
下一篇: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