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14日,江苏省徐州市邳县(今邳州市)张楼公社发出一声巨响,年轻的战士王杰毅然扑向意外爆炸的炸药包,以血肉之躯护住了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献出了自己23岁的宝贵生命,践行了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铮铮誓言。
王杰牺牲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王杰及“两不怕”精神给予高度赞扬。毛泽东指出:“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邓小平强调:“提倡和表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同志亲临王杰生前所在连视察时勉励大家:“要学习践行‘两不怕’精神,做新时代王杰式的好战士。”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充分阐明了传承弘扬王杰精神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成为部队全面加强新时代练兵备战的强大精神支撑。
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班”战士在王杰事迹陈列馆中集体宣誓,锤炼党性修养。
凡春龙摄
王杰精神的力量源泉在于坚定的政治信念,传承和弘扬王杰精神,必须打牢听党指挥的思想基础
王杰同志牺牲后,许多人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是什么力量,让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生死瞬间作出了选择?最终,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找到了答案。王杰入伍4年,先后写了352篇、10多万字的日记。打开日记本,映入眼帘的一句话是“反反复复读毛主席的书,老老实实听毛主席的话,一心一意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字里行间记录了他理论武装的心路历程,闪耀着他对党对领袖的赤胆忠诚。
1961年8月,王杰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应征入伍,并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日记——“人一生能服从祖国需要为最快乐,服兵役是第一志愿。”来到连队,指导员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必须好好改造思想,学好毛主席著作。”第一次领到津贴后,王杰立即就去买了毛主席著作,夜以继日地学习,并在日记中写下第一次的学习心得:“有无前途在于你个人是否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地为党工作。”为了深入学习毛主席著作,王杰经常深夜躲在被窝里,用自制的电池灯看书写笔记,为了鞭策自己,还用鲜血写下了“大学毛著”的血书。如饥似渴学毛著,为王杰的思想提升拓宽了一片新天地。1964年7月28日,王杰在日记中写下拷问灵魂的“人生三问”:“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在王杰短暂而光荣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的事业,听从党的指挥深深印刻在王杰的行动中。
对党忠诚是革命军人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的内在品质和时代特征。身无分文的漆鲁鱼一路行乞千里寻党;江善忠“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的血书;隐蔽战线的英雄面对诱惑不变质不变节,用行动书写了忠诚品质。革命年代用生死检验忠诚,和平时期用言行诠释忠诚。“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院士默默扎根大漠,20多年铸牢国防盾牌,让民族挺直脊梁;新一轮军改中,习近平主席一声令下,三军将士打起行装就出发,放下背包上一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450名解放军医疗队员在大年除夕夜奔赴抗疫一线,上演“最美逆行”。习近平主席强调,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革命军人的灵魂,是克敌制胜、拒腐防变的决定性因素。今天再看,王杰精神的无穷力量,根本来源于对党的无限赤胆忠诚。
传承弘扬王杰精神,首要在于铸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进入新时代,固根与拔根的较量、铸魂与蛀魂的拉锯一刻也没有停歇。面对挑战,必须主动以传承弘扬王杰精神为牵引,在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中更好地固本培元、凝魂聚气。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中央的信赖,自觉增强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持续固牢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之基。
王杰精神的现实支撑在于过硬的军事技能,传承和弘扬王杰精神,必须练就敢打必胜的实战本领
“艺高人胆大,本领强方能底气足。”王杰也曾为提高训练水平发愁。刚开始练习埋雷时,他埋的雷总是被老兵一眼识破伪装。为此,别人埋一个雷,他就埋两个、三个,渐渐成了埋雷的行家。为了更贴近实战,王杰将训练用的木壳雷装上土;为了增加训练难度,王杰专门选择坚硬的坦克道埋雷。通过努力,王杰入伍两年就考取工兵五大技术“满堂红”,成为连队公认的技术能手,被军区表彰为“郭兴福式教练员”。担任班长后,王杰带领全班挖雷坑,战士们一锹下去,震得手生疼,有人发牢骚想在松土地训练。听到这些,王杰便利用休息间隙组织大家谈心:“敌人磨刀,我们也要磨刀,要把困难想的充足些。”并反问大家,“战争是复杂的,平时训练光在顺利的情况下,到战时遇到不利的情况能完成任务吗?”听了王杰的话,大家又重新燃起训练热情。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越是有本事,才越是能在困难面前头不懵、矛盾面前手不抖、挑战面前腿不软。我军素来以善打硬仗、能打恶仗著称,“临危受命,三发建功的传奇炮手”赵章成,“机智顽强、以一敌五的传奇车组”215号“人民英雄坦克”,“挑战极限、勇争一流的试飞英雄”李中华……习近平主席指出,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军队深入纠治和平积弊、铲除和平套路、起底练兵陋习、严格训练监察,牢固立起战斗力标准,这为我们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谋打仗的问题、真做打仗的准备做好了铺垫。
传承弘扬王杰精神,就是要锤炼“随时准备打胜仗”的过硬本领。要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强化战斗队思想,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牢固立起来,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要坚持实战实训,加强针对性适应性训练,加强新装备新力量训练,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要聚焦转型强素质,瞄准实战砺硬功,不断积聚打赢的士气底气。
王杰精神的献身基因在于强烈的牺牲意识,传承和弘扬王杰精神,必须砥砺英勇无畏的血性胆气
“困难面前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去。”王杰在危急关头的舍身一扑,源于他“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血性胆气。王杰之所以在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就是抱定将革命坚持到底的决心与毅力。他在日记中写下:“刘胡兰慷慨赴义,想到的是革命的秘密可以得到保全。向秀丽舍身赴火,想到的是国家的财产因此可以得救。黄继光堵住敌人的枪口,想到的是后面的部队还可以前进……” 1965年5月1日,在报纸上看到美国侵略越南的暴行后,王杰义愤填膺,写下“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正是因为这种决心,他才能够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困境和险境中锤炼,形成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气为兵神,勇为兵本。王杰精神的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军血性胆气的最高升华,所表现出来的是精神对物质的压制,是意志对钢铁的胜利。回顾历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激励着一代代官兵战胜一个个艰难困苦和强大敌人,早已成为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传承弘扬王杰精神,重心在于砥砺“敢上刀山闯火海”的血性胆气。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总有“王杰式”的好战士。近年来,从边疆哨所到科研院所,从抢险救灾到走出国门,涌现出一大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模范人物。联合国维和任务中用生命捍卫忠诚与和平的申亮亮、李磊、杨树朋,边境扫雷行动中向身旁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的杜富国,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血战到底的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一位位“当代王杰”用生命践行使命,以满腔热血诠释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我们就是要学习他们敢于亮剑、敢打必胜的豪气,赴汤蹈火、一往无前的胆气,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锐气,真正做到“为祖国不惜命、为人民不贪生、为胜利不畏死”。
王杰精神的厚重基础在于高尚的道德情操,传承和弘扬王杰精神,必须培塑大公无私的优秀品德
王杰之所以伟大,还在于他面对利益、荣誉、挫折时展现的高尚情操。他一心向党,先后向连队党支部递交过14封入党申请书,可由于出身中农家庭,始终未能如愿。看到别的同志入了党,有了进步,他很着急,读了《矛盾论》后,他明白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自己还是有为入党而入党的想法,并在日记中写下:“……别人能入党说明别人条件已经具备了,自己还不具备……我相信,只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把工作干好,够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党的大门是敞开着的。”面对家庭,王杰3次推迟婚期,4次推迟休假,并主动做通未婚妻的工作。他说,“在青年时代要把精力放在党的事业上,多为祖国做一点工作,把自己的力量全部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王杰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和践行了自己“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人生格言。
讲道德、有品行,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10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归功于无数共产党员品德高尚、操守高洁,为了人民的利益,置名利于身后,置生死于度外。开国大将许光达多次请降大将军衔,被毛泽东称赞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焦裕禄“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带领兰考人民改天换地,被誉为“人民的好公仆”;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为国坚守开山岛32年,始终胸怀祖国、忠于职守、鞠躬尽瘁……习近平主席在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时,深有感触地说:“‘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传承弘扬王杰精神,要义在于培塑“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优秀品德。培育新时代王杰式好战士,就是要引导官兵心有大爱,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心系祖国万里江山;心有大情,牢记宗旨服务人民,不忘初心献身使命;心有大义,是非面前拎得清楚,原则面前立场坚定;心有大德,珍惜荣誉不争荣誉,克服困难不讲条件。说到底,就是要在利益面前,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培塑“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宽阔胸襟以及“一声令下三军随”的高度自觉,努力做听党指挥的接班人、能打胜仗的战斗队、作风优良的子弟兵。
习近平主席指出:“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57年过去了,王杰青春的容颜、朝气蓬勃的精神,始终未曾远离我们。在一茬茬王杰传人的身上,我们又看到了英雄的身影、英雄的作风、英雄的精神、英雄的追求。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我们仍想告诉王杰:老班长,您的传人一直都在,也必将越来越多。(作者单位:73089部队)
(《人民周刊》202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