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大力弘扬兵团精神

笔记君     2022-03-29 16:20:08    求是网

历史上,屯垦兴,则西域兴、边境安;屯垦废,则西域乱、边境不宁。

1954年10月,党中央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大部就地集体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启新中国屯垦戍边新篇章。

几代兵团人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认真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切实当好生产队、工作队、宣传队、战斗队,充分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作用,在开发建设新疆、增进民族团结、推进社会进步、巩固西北边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一)瀚海戈壁换新颜

“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

1952年2月,毛泽东同志向驻疆部队发出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头,他们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扎根天山南北,在荒原戈壁上垦荒造田、大兴水利,成为共和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哨兵”。

“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水、不与民争地。”兵团团场大都建立在荒原戈壁和偏远山上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但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兵团人以火一样的热情屯垦戍边、接续奋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所在的石河子市,“那时只有车马店、卖馕的几户人家,除了北面芦苇地,到处是荒滩戈壁。”兵团人不畏艰苦,喝盐碱水、睡地窝子,人拉肩扛、挖渠引水、改造苇湖、开垦荒地,硬是在大漠之边打造出一座现代化新城。

“面对蜿蜒的界河,背靠伟大的祖国。我们种地就是站岗,我们放牧就是巡逻。要问军垦战士想的是什么?祖国的繁荣昌盛就是我最大的欢乐。”一首《军垦战士的心愿》道出了兵团军垦战士的所思所愿。

昔日瀚海戈壁,今日稻麦飘香。60多年来,兵团人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了上万项水利工程,栽种了上亿棵树,在万古荒原、戈壁、沙漠中建起了近200个大小城镇和一个个农场,创造了戈壁变良田、荒漠变绿洲的奇迹。

(二)“既是此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

“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最难夜夜梦家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向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此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这首描写军垦战士拓荒的诗,是那时兵团生活的生动写照。

1949年12月,1803名官兵从新疆阿克苏出发解放和田,在天寒地冻中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创下18天沙漠行军1580里的奇迹。此后,他们扎根沙漠边缘,投身生产建设,绝大多数再没有离开,甚至没有回过故乡,没有见过火车。

“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从1964年开始,50多年来,在萨尔布拉克草原深处,在荒无人烟的边境线上义务戍边20多万公里,被誉为西北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兵团职工马军武和妻子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以哨所为家,30多年来坚持在中哈边境护边、护水、护林。他自豪地说:“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

坚守,无论风霜雨雪;奉献,任凭岁月流转。兵团人以“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铮铮傲骨,顽强地履行着他们的使命。

“兵团成立60年来,广大干部职工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发挥了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战略作用。”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要求把兵团真正建设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兵团精神是兵团事业薪火相传的“根”和“魂”。新一代兵团人正在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筑牢新时代维稳戍边的钢铁长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大荒精神为粮食安全注入力量
下一篇: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境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