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回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王 珏    2022-01-24 12:29:01    人民日报

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

 

鸣沙山下、宕泉河边,敦煌莫高窟静静伫立。崖壁上700多个石窟,诉说着千年的时光。黄沙漫天、驼铃声声,敦煌文化凝结着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粹,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一代代文物工作者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为敦煌文物保护研究尽心竭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提出要求,多次考察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对文物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

“总书记和我握过5次手。”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每一次温暖握手、每一次亲切问候、每一次殷殷嘱托,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敦煌文化保护研究的关心关注,体现了总书记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关爱关切。

“择一事、终一生。希望大家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与樊锦诗握手,是在2013年4月28日。作为全国劳模代表,樊锦诗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樊锦诗回忆:“会前,总书记与参会代表亲切握手,走到我跟前时,总书记说,‘你是研究敦煌学的。’”

“一个国家多少人多少事,总书记却知道我是研究敦煌学的,真令人感佩不已。”樊锦诗说。

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与樊锦诗握手,是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总书记的话给了樊锦诗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总书记与我握手时,我们有过简短对话。”樊锦诗说,当时,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即将开幕,我邀请总书记来考察敦煌莫高窟。总书记表示对敦煌“心向往之”。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与樊锦诗握手。那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樊锦诗和其他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人员坐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当全场起立、热烈鼓掌,向受表彰人员表示祝贺时,樊锦诗的心情非常激动。会后,总书记与樊锦诗握手并合影留念。

“这样隆重的场面永生难忘。”樊锦诗说,“我的内心有万般感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给敦煌的,也是给所有文物工作者的。正如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的那样,‘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唯有更加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才能更好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与樊锦诗第四次握手,是在2019年8月19日。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就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樊锦诗回忆:“对于敦煌研究院全体工作人员来说,这一天比过节还高兴。总书记参观莫高窟后,来到办公区与大家见面,看到我与同事们一同在楼前等候,总书记走过来与我握手,并询问我的身体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需要毕生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择一事、终一生。希望大家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为樊锦诗颁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奖章。樊锦诗说:“总书记在与我握手时微笑着说,‘我们又见面了。’我回答,‘很高兴见到总书记!’总书记又问,‘听说你们那儿下雨啦?’我回答,‘是的,总书记,我们在做相关监测工作。’”

“这是总书记第五次和我握手,总书记对敦煌的关心关注让我倍感温暖。”樊锦诗说。

其后,在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座谈会上,樊锦诗的激动心情难以平静:“虽然年过80,但我仍将继续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心竭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让莫高精神代代相传”

“作为一名学者,总书记多次与我握手,让我备受鼓舞。”樊锦诗说。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敦煌莫高窟时,对敦煌文化的了解、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看到敦煌研究院学术成果时,总书记非常感兴趣,仔细翻看敦煌研究院出版的书籍。

座谈会上,樊锦诗发完言后,总书记关切地询问:“游客目前是否超量了?超负荷情况怎样?”

樊锦诗回答:“确实超量了。科学承载量是6000人次/日,考虑到游客需求,我们在旺季采取应急措施,每天接待1.8万人次。”

总书记又问:“您说的自然灾害影响有哪些?”

樊锦诗回答:“有风沙影响,还有地震,历史上发生过地震,还有水的影响,水带动盐分,影响壁画保护。”

总书记再问:“近年敦煌下雨多了?”

樊锦诗回答:“雨量大幅增加。”

之后,总书记又叮嘱道:“您说的文博机构队伍减少了,这个要注意。”总书记又嘱咐相关部门负责人:“文保是要加强,而不能削弱。”

“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如此重视,让我们非常振奋。” 樊锦诗说,“座谈会结束后,在上车前,总书记回过头对我说,‘您要好好保重身体,健康长寿!’又对我和当时的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你们是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

多年来,一代代敦煌莫高人守护石窟、守护文明,形成了莫高精神。尤令樊锦诗感动的是,在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到了莫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在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文化旅游开发和遗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

樊锦诗说:“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脚踏实地、淡泊名利,沿着先辈们的足迹,面向未来,从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做文物保护利用的实践者、贡献者、引领者,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让莫高精神代代相传,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敦煌还有许多事等待我们去做,关键是以后要做得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樊锦诗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研发了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建立了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编撰出版了敦煌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在全国文化遗产地率先开展游客承载量研究,实施世界文化遗产地科学管理;利用数字化让千年石窟的珍贵价值和历史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为可能;在世界多地举办一系列专题展览;培养了一批高学历、高层次专业人才……

“我们是做了一些事,但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敦煌还有许多事等待我们去做,关键是以后要做得更好。”这是樊锦诗常挂在嘴边的话。

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广泛分布着数量巨大、类型丰富的文物。据统计,全国目前有不可移动文物76.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樊锦诗说,这些文物古老而又脆弱,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由于我国文物保护专业人才不足,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也有待加强,大量文物保护难题因缺乏科技支撑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多年来,为了缓解文物科技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文物行业只能从其他学科‘借人’来用。”为此,樊锦诗建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建设,明确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通过文物、教育、科技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走出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樊锦诗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24日 01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
下一篇:接续奋斗 矢志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