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铎尔孟:译校《红楼梦》的法国汉学家

2022-12-23 20:15:35    学习时报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一位著名汉学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便是法文版《红楼梦》的译校者安德烈·铎尔孟。铎尔孟在华48载,亲历晚清、民国、日本侵华时期、新中国初期,醉心中国文化,支持中国民主进步,推动赴法勤工俭学,筹建中法大学、汉学研究所,促进了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积极推动中法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
  从醇亲王府西席到中法大学校董
  1906年的一天,北京西便门角楼下的醇亲王府南府,迎来了一位法国年轻人,他就是被聘来为小阿哥和格格们教授法语的铎尔孟。出身法国贵族家庭的铎尔孟,母亲早逝,生父不详,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他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因为迷上了汉语,一心向往中国。他跟随清国驻法公使馆武官唐在复学习中文,在公使馆认识了晚清重臣李鸿藻之子李石曾,并成为莫逆之交。因为醇亲王载沣想为子女找一位法语教师,唐在复就推荐了铎尔孟。两个多月后,铎尔孟漂洋过海,来到了他心中的东方古国。
  铎尔孟朗读法语像唱歌一样,教学方式灵活,很快在王府里备受欢迎。铎尔孟很喜欢王府浓厚的文化氛围,府邸里无论书画还是古董摆设都是珍品,来往之人也非泛泛之辈。3年时光一晃而过。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后,得知4岁的溥仪将成为皇帝时,深受法国共和制度影响的铎尔孟觉得无法接受,恰逢法国来电让他回家处理家产事宜,他便给载沣留书一封,结束了在亲王府的教书生涯。
  两年后,铎尔孟收到李石曾的邀请信,信里讲述辛亥革命爆发,封建帝制将成为历史,民主共和将在中国落地生根。于是,受到召唤的铎尔孟以法国驻华公使馆法人身份(长期在华居住并享受领事豁免权的法国人)重返中国,成为北洋政府聘请外交顾问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热心地提了不少建议,为国库空空的北洋政府向西方银行筹借款项,协助财政部开征遗产税,为政府起草《中华民国立法院组织私议》等以备咨询。很快,铎尔孟便对北洋政府失去信心,他认为希望应该寄托在未来一辈身上,教育才是救中国最好的办法。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政府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中国,拉开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序幕。众多中法有识之士为此积极奔走,铎尔孟就是其中一员。他与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贝熙叶、葛兰言等组成“留法勤学会”,还联名向法国政府申请,从庚子赔款中抽出部分余款建立“中法大学”。他不辞劳苦往返中法两国,为众多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学子解决在法学习和工作问题。这里面,产生了一大批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著名人物,蔡和森、周恩来、陈毅、聂荣臻、邓小平……1920年,中法大学在北京成立,铎尔孟成为法方校董之一。1921年,里昂大学海外部(即里昂中法大学)成立。两所大学开办二三十年间,为中国各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
      推动中法文化交流
  铎尔孟认为中国人贬低旧学是错误的,抛弃自己文化,反去效仿日本,更是舍本逐末。他向往中国文人的诗意生活方式。他给自己取了个字——“浩然”,既表达对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崇拜,又取自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用意。
  铎尔孟在北京搬过几次家,选的都是典型的四合院,最后搬到新鲜胡同24号。北大生物学创建者谭熙鸿曾带着儿子谭伯鲁去新鲜胡同看望铎尔孟。那是一处单独的四合院,房屋高大敞亮,通透的大玻璃窗和另开的后窗都经过精心改造。庭院有盆景花木,正房三间是客厅与书房。屋里全是中式摆设,书房四面摆放的多是线装古籍。铎尔孟不仅北京话说得好,对风俗习惯也极为熟悉。平时在家,他都穿长衫,客人来时还外加马褂。他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要入乡随俗。
  铎尔孟非常喜欢中国古诗词,每日练习书法、研读经典、赏玩字画,闲暇时栽种植株,品茗会友,居所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与中国学者的密切交往中,铎尔孟口碑极好。蔡元培聘他为北大法语教授。爱看戏的铎尔孟还与梅兰芳、齐如山、韩世昌等交情很好。前清翰林院待讲学士、国史馆总纂恽毓鼎与铎尔孟来往颇多,日记里多次描述他:“能华语,吐属颇雅,极重中学。”“乐与中国士大夫交。”“平日宴居,袭中国衣冠,俨然儒者。”
  铎尔孟最好的朋友叫贝熙叶,是法国驻华使馆的医官,经历传奇,擅长外科,交友甚广。他还有一位好友叫圣琼·佩斯,时任法国驻北京使馆秘书,也是诗人。圣琼·佩斯总拉着铎尔孟去北京西北郊的一座小道观里阔论、写作,还穿越中国西北大沙漠,创作长诗《远征》,该诗于196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中法大学顶住日军压力坚持办学,1938年暑假被迫停课南迁。铎尔孟不仅资助一些学生到重庆、去延安,还在照管校产之余,动员法国使馆出面,于1939年在中法大学原址成立了汉学研究所,每月出版《法文研究》,专版介绍中国名著。汉学研究所的成立,不仅庇护了一大批沦陷区的中国学者,使他们摆脱了日伪当局控制,还接纳了一批躲避炮火的法国学者,法国的汉学研究得以薪火相传。
  日本侵略者深恨铎尔孟,但又动他不得,只能骚扰与他来往的中国学者,并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为了给朋友们减少麻烦,铎尔孟把自己关在家里,只在每周三下午出门办事,被称为“星期三先生”。他闭门研究,翻译完《西厢记》《长生殿》等元曲杂剧,又开始钻研《毛诗》《周易》等。他常常晚饭后打电话给汉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让他们来他家讨论翻译稿。他们逐字逐句地推敲,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午夜一点、两点。在他的熏陶下,年轻一代汉学家各有建树。唐德谋、石泰安成为法国道教研究领头人,于儒伯翻译了《水浒传》,李嘉乐成为法国科学院敦煌小组负责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际阵营不同,法国政府不愿承认共产党,不愿承认新中国。1950年中法大学停办。1953年11月汉学研究所停办。中方表示铎尔孟可以留下,但他还是离开了他深深眷恋的中国。带回法国的,只有他毕生收藏的34箱、1万多册书。
      以诗为魂译校《红楼梦》
  铎尔孟原本打算埋骨中国,已在北京西山买下墓地。在回法国的轮船上,73岁的他感叹“我的生命不再有意义,我将从此生活在对自己的哀悼中”。回到法国后,他寄居在巴黎郊外的修道院养老,把这个地方起名为“华幽梦”。
  转变出现在1954年11月,一位名叫李治华的中国人叩响了华幽梦的大门。李治华毕业于中法大学,当年的毕业论文就由铎尔孟指导,1937年留学法国后定居巴黎,成了一名翻译家。他拜访老师,是因为他刚刚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参与“世界文学代表作·东方知识丛书”中《红楼梦》的翻译工作。根据规定,丛书必须另有一位资深专家担任审校。精通中法两国文学、在北京住了大半生的铎尔孟是不二人选。
  铎尔孟与《红楼梦》的渊源很深。初到北京时,醇亲王载沣看铎尔孟喜欢中国文化,便送他古本《红楼梦》。铎尔孟立刻被书中故事深深吸引,此后还收集了十几个版本的《红楼梦》,还推敲过书中的建筑、服装、器具等名称如何译成法文。他觉得自己和曹雪芹是有相似之处的,曹雪芹是遗腹子,自己也不知道生父是谁、生母葬在何处;曹雪芹诗词书画无一不精,却又淡泊名利,自己学贯中西,酷爱诗词曲赋,主动抽离政治,投身教育和文化事业。在华幽梦修道院,命运把他与《红楼梦》再次相连,激发了铎尔孟心中的热爱,他立志要用曹雪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来校译《红楼梦》。
  华幽梦一个个寂静的深夜,铎尔孟的房间亮着微微的灯光。3年过去了,李治华一翻、李治华法籍妻子雅歌二翻、铎尔孟再审改。全世界所有《红楼梦》译本,都是音译名字。铎尔孟却是意译。比如,袭人被译成Bouffé de parfum,parfum是香气,bouffé是一种突然又轻盈、向人袭来无法抵御的动作,翻译得非常优美。400多个人物,铎尔孟一个一个地琢磨。铎尔孟大刀阔斧地修改李治华和雅歌译好的底稿,现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里的4213页审校手稿,每一页都有他用蓝、红两色笔做的密密麻麻的修改,严格说来几乎是重译、重写。他与李治华每周二相约译校文稿,坚持了整整10年。
  诗词的完整呈现,是法文版《红楼梦》的最大亮点。铎尔孟对李治华说:“《红楼梦》是部以诗为魂的巨著,是绝世之作。很多人只翻译它的故事,而故意回避诗词部分,实际上是抽去了它的灵魂,这是种很残忍的做法。我们不能这样。”
  1965年,铎尔孟查出癌症晚期,他放弃手术,用生命最后的时间审校《红楼梦》。2月初,铎尔孟整理完《红楼梦》译稿前50回,平静地离开人世。终身未婚、没有后代的他留下遗书,遗体交给医学院,所有日记手稿都销毁,全部图书捐赠,可谓“质本洁来还洁去”。
  1981年,《红楼梦》被列入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七星文库”出版,在法国和欧洲掀起一股“红楼热”,第一版1.5万册很快售罄,之后又多次再版,位居法国同类书籍发行量之冠。这一年,正是铎尔孟百年诞辰。时空仿佛又回到当年,铎尔孟在北京西山的曹雪芹墓附近,为自己买下长眠之地。死后虽不能做伴,最终以《红楼梦》相遇,冥冥之中,自有缘分。(苏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