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大邑商”考古展示商晚期都城面貌

2022-11-16 23:20:45    光明日报

邵家棚遗址墓葬出土部分青铜器 国家文物局供图

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殷墟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其中,殷墟“卫星城”的发现无疑令人兴奋。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在殷墟外围发现并发掘了陶家营遗址、辛店遗址、邵家棚遗址等商代中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将它们称为殷墟的“卫星城”。

简单地说,在考古学中,将住房与墓葬在同一地点的现象,称为“居葬合一”。河南省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孔德铭介绍,在邵家棚遗址内发现了由18座房址组成的3组多进式四合院院落,3处院落平面均呈“日”字形,中间院落的下方有一座“中”字形大墓。而在辛店遗址中,不仅是居址与墓葬在一处,而且铸铜遗址也一起,青铜铸造区与生活区、墓葬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因此整个聚落的规划布局上可以说是居住、墓葬、生产为一体,形成了“居葬产合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雷兴山认为,“居葬产合一”这个观点,是正确认识殷墟遗存乃至三代遗存的金钥匙,是正确解读这本“无字天书”的关键性钥匙。“我们过去认为殷墟里的位于同一处的居址和墓葬,分属于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而现在认识到这是同一拨人,他们的房子旁边就是他们的墓葬、就有他们的作坊,这个认识是一个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意义的贡献。”雷兴山说。

孔德铭介绍,辛店遗址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而青铜器铸造区占总面积的50%以上,超过50万平方米。目前已发现商代晚期铸铜作坊7处,出土约40000块陶范、陶模及大量制范、铸铜工具。陈星灿认为,辛店遗址面积如此巨大的铸造基地,其生产的青铜不太可能只是供本聚落人使用,应该还要提供商王和各级贵族使用。至于提供的方式是出售还是进贡,仍有待研究。

这次殷墟“卫星城”的发现,突破了传统上对“大邑商”范围的理解。正如孔德铭所说,殷墟外围聚落考古工作中取得的多项重要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了人们对殷墟范围、布局和文化内涵的认识,逐步展示出一个高度文明、规模巨大、人口众多、手工业高度发达的商代晚期都城“大邑商”的面貌,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点。

史料中多次出现“大邑商”,是商人对自己国都自豪的称谓。但之前学界理解其包括的范围非常小,仅为核心区(包括殷墟、王陵区和工业区)。“外围聚落的发掘与研究,从空间上将殷墟的范围扩大了很多。”陈星灿告诉记者,“将发现的每个遗址缀合起来就可以看到‘大邑商’真正的样子:除了中心的都城,还有周边星罗棋布的卫星城市。”辛店遗址位于殷墟宫殿区以北约10公里处,邵家棚遗址位于殷墟宫殿区南部约2.5公里处,应当都属于甲骨文中记载的“大邑商”“天邑商”范畴。

说这些殷墟的外围聚落是“卫星城”,还有很多原因。比如,辛店遗址中出土了青铜礼器的15座墓葬中,有9座出土了带有“戈”“戈齐”“陶戈”等族徽铭文的青铜器30余件,揭示出这里可能受到“戈”族的控制;邵家棚遗址墓葬内出土多件带有“册”“册亟”“册亟宅”等铭文的青铜器,与甲骨文中“册”族的记载相应,显示这里可能为晚商时期史官“册”族的居住地。陈星灿进一步指出,“册”族、“戈”族等可能是“聚族而居”的贵族,他们居住的大型聚落可能是以拱卫之势分布在殷墟核心区外围的“卫星城”。他还指出,洹北商城时已有如此传统。记者了解到,作为殷墟遗址核心区组成部分的洹北商城,是商代中期都城。陶家营遗址南距洹北商城3.8千米,是一处商代中期的环壕聚落,与洹北商城时代相当,环壕带有强烈的防御色彩,因此推测陶家营遗址是洹北商城北部重要的卫星城。

陈星灿指出,“大邑商”的认识也对遗址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对遗址周边地区也应给予高度的关注。

本次发布会还介绍了自1928年以来,中国考古学者在殷墟考古90余年的发现与研究成果,以及甲骨文考释、分期断代、整理和缀合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本报记者 李韵 王笑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被毛泽东称为“坚决革命的同志”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电子身份证,加载更多应用场景

电子身份证,加载更多应用场景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