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至北宋初年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廉吏——刘温叟(909―971年),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他出身名门,是唐朝刑部尚书刘政会之后,门下侍郎刘崇望侄孙,7岁时就能写文章,擅长书法。他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历仕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五朝,官至御史中丞,他长期在朝中身居要职,总是能坚持清正廉洁。
刘温叟主政的御史台,是当时全国最高的监察机关。御史台有个惯例,在俸禄之外每个月都要给所有官员发放名为“公用茶”的补贴,如果办公经费不足时也要用办案查缴的赃款或者罚金来足额补发。刘温叟是御史中丞,他的职务每月理应得一万钱,但他非常反感这类补贴,刘温叟在御史台任职12年间,从来没有领取过类似补贴。他多次上书请求辞去此职,但宋太祖认为,除了他没有人可以担当此任。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刘温叟病重时,宋太祖实在不忍心他这么清贫,就赐给他一些家用器物和钱,帮他治病。仅几个月后,刘温叟就与世长辞,终年63岁。
查阅史册,作为清官廉吏的刘温叟,一生接受过三次特殊的“送礼”。
母亲送他父亲的官服和金带——重振家风
刘温叟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女性。他侍奉母亲十分孝顺,远近闻名。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刘温叟刚出任翰林学士,立即回家拜谢报告母亲。老夫人当场命令家人奏乐,让两个女婢抬出一个木箱,她亲自从箱中拿出一套官服和一条金腰带,老太太把官服和金带高高举起,对儿子刘温叟说:这一套官服和金腰带是你父亲在后唐长兴年间担任翰林学士时,当时皇帝给他的御赐之物。自从你父亲英年早逝后,我总是担心我们家门第衰落。如今,我儿你在社会上无依无靠,完全靠自己个人的努力达到人生的理想高度,担任你父亲当年的这个职务,为娘我备感欣慰。现在你可以理直气壮地穿戴上你父亲留下的官服、金带了!
母亲话没说完就泣不成声,用衣袖掩面哭泣。刘温叟听罢,趴在地上号啕大哭。然后,他就把自己独自一人关在一间小屋里,穿上朴素的布衣、吃着简单青菜,经过好几天对父母亲感恩、对人生的思考后,刘温叟终于穿戴上父亲遗留的官服和金带。官场和读书人都称赞刘温叟能继承父志、重振家风。
学生送他一车秸秆——加倍回赠
虽然刘温叟连续很多年都担任位高权重的官职,但是日子却过得一天比一天清贫。后周显德初年(954年),刘温叟升任礼部侍郎,主管全国科举考试。刘温叟德才兼备、品学兼优,任国子四门助教,河南府文学,还当过国家最高学府的长官——国子祭酒。所以,他门下的学生自然不少。其中,有个专门向他求教儒家经典的学生,其家就住在京城近郊。那年,收获完庄稼后,这个学生就给老师刘温叟送了一马车收获过小米后剩余的秸秆,想让刘老师冬天烧火取暖,没想到却被刘温叟谢绝了。
这个学生对刘温叟说:老师,这秸秆是我家自己种庄稼收获了粮食之后剩下的,我们农村根本用不完,您在城里没有地种,也就秸秆可用。所以,我就送给您这些秸秆,也算是对老师您呕心沥血给我上课,所付出辛勤劳动的一种真诚报答……话已至此,刘温叟实在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随后,刘温叟马上让家人按照这个学生的身材做一身衣服,赠送给这个学生作为回礼。这个学生合计了一下,老师送他的这身衣服的价值,竟然是他送给老师那车秸秆价值的好几倍。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给刘温叟赠送礼物了。
晋王送他五十万钱——原封不动
建隆元年(960年)大宋开国,百废待兴,开国皇帝宋太祖任命刘温叟为御史中丞。不久,刘温叟因母亲逝世而回老家洛阳居丧。但朝廷夺情,请他继续担任御史中丞。刘温叟虽然官居御史中丞,但家中日子过得极为清贫。当时,宋太祖在位时期,宋太宗赵光义还是晋王兼任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久闻刘温叟的廉洁清正,日子过得很清苦,就派人送给他五十万钱补贴家用。刘温叟思考再三后才接受,他让人用一顶大柜子把这笔钱封存起来放到御史台正堂西侧的过道。有人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刘温叟就回答说:晋王本是亲王爵位,又兼任京城长官,更何况他亲哥是当今皇上,我如果拒收那就很不礼貌;但我是监察官,如果接受并使用了这笔钱,那如何让官场上的清廉名流评论啊。
次年端午节,晋王又派人给刘温叟送去角黍、执扇等时令礼物,此人正是去年送钱的那人,他看见晋王去年派自己给刘温叟送的那笔钱,还在原地不动,钱柜上的封条和标记也是原封未动。此人大为感动,回来就立即报告晋王赵光义。晋王感叹地说:连我送的钱,他都不肯用,更何况他人送的钱?当时,他接受这笔钱,是无法拒绝我;如今过了一年仍然原封未动,他清正廉洁的节操越发鲜明了。于是,晋王命令手下把所送的钱物悉数运回。当年秋天,晋王赵光义在后苑侍奉宋太祖大宴,在谈论当世著名的清廉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宋太祖再三叹赏。(王丹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