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孔繁森的一个搪瓷缸

2022-08-29 11:32:46    “学习强国”聊城通讯站

孔繁森的一个搪瓷缸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展柜里摆放着一个搪瓷缸,这个搪瓷缸是纪念馆在孔繁森的妻子王庆芝家中征集的,王庆芝一直说,“这个搪瓷缸是孔繁森很喜欢用的”,在退伍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生活用品几乎都送给了他的战友,但是这个搪瓷缸他总带在身边,搪瓷缸的底部都已经锈透了,也舍不得扔掉,足见他对这个搪瓷缸的喜爱。

1961年,孔繁森17岁,那时正赶上部队到学校征兵,校领导因孔繁森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又担任学生干部,表现优异,便向部队推荐他入伍。

“参军”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孔繁森既惊喜又激动,保家卫国的解放军,还有早已刻骨铭心的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让他心生崇敬,神圣的军营生活令他心生向往。体检合格,政审过关,孔繁森脱下了那身打着补丁的衣服,换上了崭新的绿军装。一辆卡车满载着胸挂大红花的山东聊城儿女,开进了省城济南。孔繁森被分配到了济南军区总医院的警通排通讯班,当上了一名后勤兵。

入伍的第一个晚上,孔繁森就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走进军营中,我就是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了。在这里,无论首长让我干什么工作,都要尽百分之百的力干好,当不了董存瑞、黄继光那样的英雄,也要当一个真正的好兵!”这个搪瓷缸也是刚入伍的时候济南军区政治部发给新兵的。在部队里,他表现优异,第二年就加入了共青团。

也就是在这时,孔繁森遇到了对他日后成长颇为重要的三位良师益友:徐诚、马从炘和张耀汉三位老革命。徐诚是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务处副主任,在延安时,被称为“军内一把刀”,在手术台上,她经常把自己的血输给伤病员,还抚养了家庭困难、无人照顾的孩子,后来,随爱人马从炘调到济南军区总医院,孔繁森一直担任她的公务员,两位老革命的所作所为,对涉世之初的孔繁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很大。徐诚还教给他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常见病的治疗方法,为他援藏期间给藏族同胞送医送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繁森在西藏下乡时必带的小药箱,就是徐诚送给他的。

1964年8月,孔繁森和全班战友遵照上级的命令调入济南军区警卫营,他担任了四连一排五班副班长。作为全班年龄最大的老大哥,孔繁森给予了战友们无微不至地关怀和温暖。他记得班里每一位战友的生日;每天早晨都会偷偷把战友的洗脸盆和牙缸打上水;训练劳累时晚上他会给战友们打好洗脚水;为了替别人站岗,他谎称自己没有表,不知道时间到了。

孔繁森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64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服役期间,孔繁森曾参加济南军区军直先进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连续六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并荣获“特等射手”称号一次。

这个搪瓷缸承载了孔繁森的军旅生涯,记录了他的青葱岁月。退伍回来后,好多人也送给他杯子,但是他始终不舍得换,这个搪瓷缸不仅展现了孔繁森朴素节俭的品行,也说明了他对部队生活的一种留恋和向往。(郜雪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他们,从南昌起义走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