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的陈赓接到中央电令,回到北京,即向军委报到,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汇报前线情况。
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在中南海召见陈赓。陈赓概要地汇报了朝鲜战场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的双方态势,他说:“如果我们也有飞机、大炮、坦克车,用不了几个月时间,也不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就能把美国鬼子赶到大海里去。”听完陈赓的汇报后,毛主席说:“我们要建立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培养技术军官。这次调你回来,就是要你来当这个院长兼政委。”陈赓没有丝毫思想准备,连忙站起来说:“不行不行,我是行伍出身,办学与打仗隔行,我恐怕办不好。”毛泽东说:“你不会办学?你过去当红军步校校长,不是当得挺好的嘛。我看让你来办这个学校最合适。”周恩来也说:“你上过黄埔军校,办过红军步兵学校,还带过红军干部团,你干不了,别人恐怕连你这点经验也没有,就这么定下了。”
其实,在朝鲜战场时,亲眼看着战士们用手榴弹打榴弹炮、用燃烧弹打坦克车,建设现代化人民军队的想法早就在陈赓心中落地生根了。
1953年9月1日,哈军工首任院长、政委陈赓大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学期学员开学典礼上授旗后讲话。(资料照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学期学员开学典礼。(资料照片)
1952年7月8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陈赓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9月1日,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陈赓任主任,正式开始筹备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
哈军工创建之初,按军兵种设置了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兵等5个工程系。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哈军工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全军只办一所综合性高等技术学院已不能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59年11月,陈赓给中央军委写报告,提出学院分建、改建的建议。报告中提到,军事工程学院常规武器各系已具有一定规模,分建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在陈赓的倡导下,我国军事技术院校的一次重大调整工程开始启动,这标志着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院改建后,军工人自力更生,以再次创业的精神和干劲,千方百计地完成了新建任务。学院开始按照研究、设计、制造工程师这个新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很多专业科目都是20世纪60年代的尖端专业。1960年11月,中国第一枚仿制短程导弹“东风一号”刚刚试制成功,次年学院的火箭工程系已经设置了火箭发动机、导弹自动控制等学科。1962年,学院研制成功的仪器光荣地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检测任务。自此学院瞄准世界先进军事工程技术,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我国培养军事技术高端人才的摇篮。
1966年3月,为适应学院体制改变的需要,学院及时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退出部队序列。1969年3月,由于中苏两国在黑龙江珍宝岛发生军事冲突,12月,国防科委传达中央军委指示:根据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和实行三结合的原则,一批院校要分建。经国防科委和各总部、军兵种协商后决定:哈军工主体内迁到长沙;航空工程系迁住西安;原子工程系迁往重庆;风洞实验室改名风洞研究所,现为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舰船工程系留在哈军工原址,成为了唯一在哈军工原址办学的哈军工后继者,定名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后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