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平
李延平,1903年3月9日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入私塾读书,外出当过修鞋匠,学过开汽车,最终选择回家务农种地维持生计。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李延平目睹日军种种暴行,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1932年初,在他的二哥——共产党员李延禄影响下,李延平参加了王德林领导的抗日救国军,被编到哥哥李延禄当团长的补充团,后调到军部当副官,不久改任作战参谋。3月中旬,他参加了救国军补充团在镜泊湖南湖头歼灭日军上田支队战斗方案的制定和具体部署,这次战斗共歼灭日军小川松本大尉以下120余人。但敌人不甘认输,绕道走山间小路松乙沟,企图占领宁安县城和牡丹江市。为了阻击这股进犯之敌,救国军补充团决定由李延平负责计划并指挥第二次阻击战。3月19日,他带领4名战士到沟谷实地观察地形,当看到十几里长的大沟,两侧是悬崖峭壁,榛柴丛生,蒿草满地,李延平当即研究制定了“火烧上田”作战计划。第二天,当敌人大批人马进入松乙沟时,李延平一声令下,火光四起,埋伏在山上的抗日军猛烈向敌人开火,日军狼狈逃窜,无处藏身,有120余人葬身火海。
李延平因指挥有方,智勇双全,于当年6月被党组织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升任绥宁游击支队队长。1933年末,党组织派他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1936年初回国。其间,补充团和游击支队不断壮大,被改编为东北抗联第四军,李延禄为军长。不久,党组织决定调李延禄赴苏联学习,李延平接任四军军长兼一师师长。在他的带领下,抗联四军到1937年初已扩大到4个师、17个团,共计2000多人。
1936年5月,李延平率抗联四军与抗联三军四师会合,奔袭密山县哈达河,接应起义伪军。5月29日,在守门起义官兵的配合下,抗联四军与抗联三军四师很快攻进了街里,击伤并活捉了伪团长,缴获步枪150余支,子弹10余箱。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和战斗,抗联第四军在宝清、富锦一带开辟了新的抗日游击区,修建密营和后方基地。
抗联密营
1938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指示所属第四、第五军,突破日军的封锁,由宝清、富锦地区出发,向五常、舒兰一带远征,设法与抗联第一、第二军取得联络,开始新的军事行动。李延平率四军主力和五军二师向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移动,先后在勃利、林口等地与日军、伪军警战斗。7月中旬,他指挥四、五军主力部队到达苇河县并顺利攻占楼山镇,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补充了部队的给养。
由于攻打楼山镇的战斗引起了日伪军的注意,日伪当局调重兵追寻西征部队,李延平等人决定分兵活动,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1938年11月20日,李延平、王光宇与7名战士在五常县沙河子南沟错草顶子宿营时,突遭叛徒开枪射击,李延平胸部中弹,以身殉国,时年35岁。( 李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