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块用白色土布缝制的邮包,因年代已久,布料呈淡淡的黄色。邮包正面的字迹依稀可辨,从右至左,逐列书写着:“内寒衣寄交 闽西政府转连南一带 探交红军十二军三团一营二连内 王思礼同志收启”“由永定十一区富岭乡政府寄”。邮包左上方还有一行邮局的批注:退回原处,邮戳时间为1931年11月8日。邮包背面中部,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墨笔字迹。
1931年11月,时值秋末冬初,家乡亲人惦念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乡政府特意打包了几件寒衣“寄送连城以南”。至于如何探知到王思礼的地址,没有确切记载,考虑部队转战游击,不会长期立足一地,所以用了“探交”二字。从“退回原处”的批注,可推断王思礼所在部队或已离开,或部队番号信息有误,因而无法投递,无法将来自家乡的温暖送达前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适应军事斗争需要,革命根据地普遍创办有赤色邮政,担负苏区党政军民的信件、包裹、文件、书报刊的传递任务。闽西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建立了自己的通信组织,在龙岩成立闽西交通总局,辖区各县设交通分局,区设交通站,乡设交通处,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闽西邮政网络,开辟邮路,发行赤色邮政邮花。据福建邮务管理局1930年5月份的邮区事务月报记载,“永定地方现由共产党人设立邮局一所,雇用邮差。邮差身穿背心,上有‘交通’二字,使用木刻日戳,用红色盖销邮件。邮件上有图徽为五角星,中间交叉着铁锤、镰刀。此为代表苏维埃的标志。邮班每日一至四次,无论共产党人与否,均可免费交寄信函。遇有重要性质者,则派有专差。以上办法,在福建省共产党根据地内皆如此实行。”
乡政府出面寄送寒衣,也是当时闽西各级苏维埃政府开展的拥军活动之一。闽西苏维埃政府一成立,第二号布告就是《优待红军士兵条例》,各级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如永定第一区组织群众慰劳队、看护队、输送队等拥军活动,组织劳动互助社帮助红军家属。1931年11月,闽西苏维埃政府为了帮助红十二军解决棉衣问题,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了募捐、减少政府及各机关开支等紧急措施,在一星期之内赶制了2500套棉衣送到红十二军。
收件人王思礼,是红十二军中一名来自福建永定的战士,从番号、驻地、战斗经历等诸方面考证,其所在部队应为闽西的红十二军。1930年3月,闽西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地方武装逐步升级为主力红军,将各县赤卫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其中王思礼家乡永定的赤卫团编为第三团。4月下旬,红九军改称红十二军。这支由闽西籍子弟兵组成的部队,后又奉中央命令编入红一军团,保留了红十二军番号。1930年10月,闽西苏维埃政府组建新十二军,辖3个团10个营。1931年10月,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对主力红军和闽西地方红军的建制进行局部调整,闽西新红十二军缩编为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三十四师。可以看出,党创建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初期,红军改编扩编、游击作战较为频繁,部队编制、驻地信息也会发生变动,这也是导致投递未果的原因之一。
邮包由福州军区后勤部征集,于1959年送到筹建中的军事博物馆。作为馆藏一级文物,它饱含着寄件方对收件人的情意绵绵,老区人民浓浓的深情,穿越革命战争年代的战火硝烟,透着温暖,令人久久感怀……
(作者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宣传教育室主任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