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在纪念吴焕先牺牲50周年之际,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流芳园”修建了吴焕先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碑体以淮南玉大理石为基料,底座高150厘米,碑顶吴焕先半身雕像高70厘米。碑身正面镌刻李先念题词“功勋卓著”;左面镌刻着徐向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的题词及韩先楚的题词;右面镌刻着程子华、郭述申的题词。碑身背面镌刻着碑文。碑文经胡乔木、胡绳等同志修改,最后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审定,全文如下:
吴焕先同志,一九〇七年生于湖北省黄安县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省新县)。童年读私塾,十五岁进麻城蚕业学校,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农民运动,抵制陈独秀投降主义。参加领导著名的黄麻起义,坚持鄂豫边武装斗争,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创始人之一。历任黄安县农民自卫队党代表、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委员、土地委员会主席、中共黄安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委委员、鄂豫皖省委委员、红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七十三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一九三二年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时,焕先同志留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他根据省委决定主持重建红二十五军,先后任军长、政治委员。在面对数十倍敌军“围剿”,物资又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领导红二十五军和地方军民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一九三四年,根据党中央指示,鄂豫皖省委决定实行战略转移。他率红二十五军冲破敌二十余倍兵力的围追堵截,进入陕南。接任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正确制定各项方针、政策,为粉碎敌两次重兵“围剿”,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扩大红二十五军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九三五年七月,红二十五军北出秦岭,威逼西安。在获知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北上动向后,省委毅然作出西进甘肃,迎接党中央,北上会合陕甘红军的决定。红二十五军挥师猛进,占两当、攻天水,连下秦安、隆德县城,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城,截断西兰公路。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行动,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八月二十一日,焕先同志在甘肃泾川县四坡村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八岁。
吴焕先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热爱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胸怀全局,实事求是,无私无畏,百折不挠。他严于治军,与战士同甘共苦,英勇机智,指挥若定。在多次恶战中使所率部队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他具有高尚的革命品质、坚强的斗争意志、卓越的战略远见和领导才能,深为全体指战员爱戴和崇敬,是全军公认的杰出领导者。他的牺牲,全军万分悲痛。
为缅怀先烈业绩,继承革命精神,特立此碑,以志永念。
吴焕先同志永垂不朽!
中共新县县委 新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五年八月
碑文记述了吴焕先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展现了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吴焕先坚定信念、对党忠诚,胸怀大局、敢于担当,初心如磐、不负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大别山的红旗不能倒”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战略转移川陕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留下的红军、地方武装仅2万余人,但敌军却有20万之众,不断加紧“围剿”“清剿”。值此生死存亡之秋,担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的吴焕先毅然担负起了坚持大别山武装斗争的重任。在吴焕先的极力推动下,中共鄂豫皖省委重建了红二十五军。吴焕先被任命为军长,并迅速地把军部和两个师、五个团、两个特务营全部组建起来。吴焕先到师、团、连鼓励大家说:“鄂豫皖根据地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绝不能丢,大别山的红旗不能倒!”在吴焕先的指挥下,红二十五军接连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等战斗胜利,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势大大好转。
“消灭敌人一个团也不如缴获一部电台”
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北上长征后,就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时任军政治委员的吴焕先每到一地,都通过派交通员、侦察兵、搜集报纸等方式打听党中央的消息。他还曾给陕西省委、红四方面军写信,恳请他们帮忙联系党中央。吴焕先多次讲道:“消灭敌人一个团也不如缴获一部电台,有了电台就可以听到中央的指示了。”在红二十五军威逼西安时,和交通员石健民接上联系后,吴焕先连夜向党中央写了一份长达8000字的报告,并果断决定部队立即进入甘肃,提出“迎接党中央、迎接主力红军”的口号。9月,红二十五军先期抵达陕北,成为中央红军之向导,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建立了特殊的功勋。令人痛惜的是,吴焕先在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
红军“也是回族人民的子弟兵”
1935年8月,吴焕先率领红二十五军进入宁夏南部回民聚居地兴隆镇单家集一带。进驻之前,吴焕先通过群众、乡绅、教员等本地人,了解当地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具体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遵守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吴焕先邀请回民代表到军部做客,亲切地说:“我们工农红军是老百姓的军队,也是回族人民的子弟兵,是为受压迫的人民打天下的。”次日,又主动到清真寺拜访了阿訇,并赠送了匾额和礼品。这些模范行动,使红二十五军在回民聚居区受到群众广泛拥护,走到哪里都有当地人自发当向导、传递消息。两个月后,中央红军路过此地受到热烈欢迎。毛泽东夜宿单家集,与回民阿訇彻夜长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夸奖红二十五军的民族政策水平高,执行得好!(谷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