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三星堆考古接连“创造历史”,在传播中启蒙

2022-06-15 15:49:25    光明网

三星堆又上热搜了!近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新发现陆续公布,6座坑共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7号坑发现一件龟背形网格状器,外侧为网格状椭圆形,内有一个背部驼起的椭圆形完整玉器;还有一件倒立顶尊人像,高近1.5米,由三部分单独铸造后焊接而成。这些都是首次出现。

这些“首次”,每一样都意义非凡。它也在提醒公众,我们的知识储备不能固定不变,需要不断补充更新。回头看看,我们小时候学的很多知识,有的已经被更新,有的甚至被证伪。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型社会,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求知欲、好奇心和质疑精神。

三星堆的发掘之所以备受关注,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其出土的文物不断地“创造历史”、填补空白,给考古界乃至历史学、社会学、文明与文化等诸多领域以新知。这也唤起了公众“考古”的热情,几乎每一步获得了民众的关注和热议。

考古,无论是作为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事业,可能从前都从未得到如此广泛而细密的关注。这种关注,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公众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提起三星堆,恐怕无人不知。而更重要的是,这开创了一种新的考古方式——线上线下联动,一边考古,一边传播。

可以说,这次考古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文物、历史、文化的科普。不妨去想象一下,当学生看到课本上讲到的三星堆和青铜人面像,可以“直播”观看挖掘过程,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与历史对话的场面!或许,这样一场互动,已经让很多孩子在心中种下了梦想。

不要小看这种互动的启蒙作用。它能够让一个“冷门”专业为大众熟知,也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观念,催生更多的市场需求,乃至就业岗位。比如近年来,不少高校考古专业的毕业生,在短视频平台做起了考古直播、文物解说,并且大受欢迎。

此前,有考古学者指出,“现在有个全国性的问题,从事考古发掘、有资质的人手少,但工地太多。”与大量考古发掘研究任务形成对比的是,专业考古人员人数上的严重短缺。《中国文物报》2020年曾报道,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考古领队资格”的总人数,包含退休人员大体不足两千人,而常年在田野发掘一线工作的仅有数百人。

现在,可以期待的是,通过类似三星堆发掘的考古传播新形式,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将对考古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对考古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从而加入这一“有文化,有内涵”的事业当中。当然,相关部门也要主动引导,循循善诱,方能结出硕果。(樊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天津蓟州发现东汉、唐辽及明清时期古墓群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