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明代《瀛涯胜览》的域外观

2022-05-12 00:04:04    学习时报

 《瀛涯胜览》作者马欢,是明代郑和下西洋使团的翻译。马欢一生曾三次随郑和下西洋,回国后,将自己的见闻写成《瀛涯胜览》一书。该书详细记载了明代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海上诸国的情况,代表了时人对于海上世界的认知,是研究明代前期我国对外关系、海外交通和西洋各国史地的一本重要史籍。
  晚清的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让许多人以为清代以前的中国对于外部世界茫然无知。其实,自古以来,中国对域外充满好奇,已有不少记录域外的典籍。汉唐之际,无论是张骞通西域,还是玄奘西天取经,多走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对于西北诸国了解较多,也记述较多;宋元以降,航海者众,对海上诸国了解更深。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等都是记述海外诸国的著作。到了明代,随着郑和下西洋的顺利推进,《瀛涯胜览》应运而生。由于作者马欢是明朝官方使节,所以此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朝的官方态度以及当时中国对于海外世界的认识。
  《瀛涯胜览》对海外诸国记录甚详。该书不分卷,共设有占城、爪哇、苏门答腊和天方等二十个国家和地区条目。该书详细记载了从中国到海外诸国的方位、时间,如从福建福川府长乐县五虎门开船往西南行,好风十日可到占城国王舍城;从占城向正南,好风船行八日至龙牙门,入门往西行,二日可到满喇加国;自古里国开船,投正西兑位,好风行一月可到阿丹国。在《瀛涯胜览》中,对于海外诸国的风土人情、奇情异物,亦有相当多的记载,如记录占城国的犀牛、阿丹国的麒麟等异兽;记录了爪哇国通行使用中国历代铜钱,或犬食、或火化、或弃水的丧葬之礼。沿途各国风俗沿革,无所不备,成为日后了解海外诸国的指南。正如《瀛涯胜览》序中述道:载岛夷地之远近,国之沿革,疆界之所接,城郭之所置,与夫衣服之异,食用之殊,刑禁制度,风俗出产,莫不悉备。由于亲身经历海外与中国的差异,马欢感叹“普天下何若是之不同耶”。
  郑和下西洋并非单纯几个使者的出行,而是有高达两万七八千人的队伍,有强大的武力,足以攻击或占领他国,但是在《瀛涯胜览》的记录中,明朝使团一直是和平友善的,从没有主动对他国进行武装侵略。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以农耕立国,统治的核心区是适宜农耕的区域,对于域外土地,大多认为诸夷限山隔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没有太大的兴趣。古代中国并不追求直接统治四夷,只要求形式上臣服中国即可,对臣服中国的四夷则设置为羁縻州或藩属国。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设定了十五个国家为“不征之国”。特别嘱咐不要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即明令后世子孙不得以武力攻取侵略。明太祖认识到穷兵黩武的危害,明成祖也希望与海外国家和平共处,不轻易对海外诸国用兵,也希望各国之间不互相攻伐、共享太平之福。所以在《瀛涯胜览》中,中外交流充满了和平友善。明朝的使团没有攻击他国,反而帮助海外诸国平息动乱,切实维护了海外的和平与稳定。如在旧港国中国船队平定了陈祖义,在苏门答剌国帮助平定动乱,国王感念大明的恩德,因而时常贡献方物等。
  在经济领域,明代中国仍然是农业社会,重农抑商。因此,没有经济上侵略殖民的想法。相反,对于海外国家,明朝秉持传统的重义轻利、重名轻实、厚往薄来的理念,通过大量的赠予和朝贡贸易维护封贡关系和睦邻友好。《瀛涯胜览》见证了明朝厚往薄来的政策,每到一处使团即宣谕皇帝诏书,向各国国王颁赐银印、冠服、礼品等,鼓励他们与中国友好往来,对于来华朝贡,明朝则予以丰厚的回报。《瀛涯胜览》记录了中外互通有无、和平交换,如船队到达溜山国时购买当地的龙涎香、椰子等物,在阿丹国,国王允许当地人与船队进行珠宝交易,中国购买了珊瑚树、狮子、鸵鸡等,锡兰国、裸形国喜欢中国的麝香、瓷器等物,中国的丝、绢等深受多国人民的喜爱。(奚路漫 )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范仲淹为何给胡则写墓志铭
下一篇:近代中华民族意识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演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