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不同的建筑风格,传递出不同的文化底蕴,中国,作为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其古建筑更是充满了文化的气息,无论是雕梁画栋还是飞檐斗拱,每一座古建筑都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当今社会,古建筑与高楼林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古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共鸣,所以,将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到底,也成为许多人毕生的追求。
古建筑传承的意义
一辈子,一件事。这就是柳肃教授对初心和责任的诠释。在古建筑领域拼搏奋斗30余年的他,早已硕果累累——学术专著27部,学术论文190多篇,修复保护重点文物古建筑和历史城镇、村落40多项。在国内建筑历史教学研究学术界和古建筑保护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肃对古建筑的喜爱是毫不掩饰的,他说:“中国的古建筑是文化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存在,但遗憾的是,总有人认为建筑就是盖房子。因此,古建筑的价值被严重忽视,导致古建筑文物保护困难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柳肃和其他中国的古建筑研究保护者,发出了责任之声,他们强烈呼吁地方文物保护。尤其是柳肃,更是为保护古建筑积极争辩,奔走。他深知,在城市开发建设的中,文物和历史建筑经常遭到破坏。凡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起来呼吁,与开发商甚至和地方政府进行辩论抗争,多次从推土机下救出了文物古建筑。例如2012年的长沙古城墙遗址的保护,今年年初的长沙天符宫的保护等。
当然,古建筑的保护需要更多科学的力量,只有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古建筑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推进古建筑修复和保护的进程,为此,柳肃教授通过课程,让更多的人,感受古建筑的魅力,走进古建筑的文化氛围,从而,让古建筑的保护走进大众,提高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在学校里除建筑学专业课程以外,柳教授还主动对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普及型公选课,且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因名额有限每期开课都引起学生“抢课”。2014年国内开始与国际接轨开展网络平台课程教育(慕课)。国内200余所重点高校,建设网络教育平台。湖南大学首批选定了三门课程制作慕课提交给教育部平台挂网,其中一门就是柳肃教授主讲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柳教授这门课是湖南大学第一门挂网的慕课,一上网就受到了追捧。据果壳网2015年的统计,当年在网上的国际课程共计1800多门课程,国内的慕课有两门进入最受欢迎的前十门中。一门是清华大学的《财务分析》,另一门就是湖南大学柳教授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课程的开设,让更多的人明白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感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对于长期从事古建筑和历史城镇村落的修复保护、教学及研究工作的柳肃来说,古建筑的一切,是他的追求,亦是他的梦想,而开设MOOC课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则让梦想有了落尽现实的途径。
对于教了30年建筑史的柳肃来说,所有关于课程的内容,都成竹在胸。加上平时上课积累的大量材料,所以制作MOOC时,只用了大概3个月的时间MOOC课程就制作完成了。为此,他还专门编写了一本配套教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大量的图片与文字结合,让建筑的特点一览无余,同时,丰富的内容也让该书在古建筑爱好者间广泛流传,极具影响力。
把专业课变成普通主题性的课程,柳肃下了不少的功夫。艺术性、知识性、文化性是课程的特色,听的懂,是课程的目的。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前面是从欣赏的角度介绍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点,最后两节课则着重讲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以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听课的人对古建筑的认知更加清晰。
柳肃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虽然不会直接参与到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去,但是每个人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开设MOOC,让柳肃也收获了不少感动。特别是有一个4岁的小朋友,也喜欢听这门课程,让柳教授很受鼓舞,“只有孩子喜欢,才能让古建筑的保护理念传承下去。”而类似于这样的感动,发生了很多次。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建筑、古文化,改变人们‘只唯利’的思想,中国的古建筑艺术文化才能永久传承下去。”柳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