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一辆电动重卡缓缓停在陆港内,等候在这里的“正面吊”伸出吊臂,抓起车上的空箱后再将一只装满煤炭的重箱放在拖挂上,整个装卸过程看不见有煤渣粉尘散落。这是记者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绿动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看到的作业场景。
“以投运1万辆新能源重卡运行10万公里测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2万吨,还可以减少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绿动运销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新能源数字陆港智慧物流项目,通过“新能源+数字陆港+散改集”运营模式,不断深化物流体系零碳化变革,提高新能源重卡运营比例,最大程度应用绿电,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聚焦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战略定位,鄂尔多斯市以绿色低碳推进存量升级,以高端示范引领增量转型,加快构筑多能互补、多业并进、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而这,只是内蒙古工业绿色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实现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十年来,内蒙古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不动摇,以“绿”为底,加快推动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
——绿色清洁能源实现大发展、大跨越,风、光并网规模居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从1610万千瓦增加到5334万千瓦,增长2倍多,全区超三分之一的电力装机和超五分之一的全社会用电量来自新能源。
——“两高”行业准入标准、总量规模全面从严管控,节能节水改造、限制类产能退出蹄疾步稳,2021年内蒙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目标任务60%以上;水泥、陶瓷、甲醇、乙烯、烧碱、PVC树脂、石墨电极、多晶硅、铜、铅、镁等11个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家能耗限额先进值。
——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完善,累计创建绿色工厂161个、绿色园区23个、绿色设计产品56个、绿色供应链8个,制定节能节水绿色制造标准15项……
非凡十年,内蒙古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用实干和担当激情书写绿色答卷,加速推动工业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聚焦“双碳”目标,内蒙古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转型攻坚砥砺前行。今年以来,内蒙古出台了系列重磅政策措施,“真金白银”力挺工业硬脊梁,加快推动工业向高端跨越、向智能升级、向绿色转型。硬核措施推动下,全区各地竞相跑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度”。
呼和浩特市着力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现代化工、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等六大产业集群,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动工业经济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
包头市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鄂尔多斯市把新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以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带动产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全力打造“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集群,为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开辟新路径。
乌海市抢抓“双碳”机遇,一方面从源头上做好能耗控制,坚决禁止引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另一方面将引进绿色发展项目作为实现低碳发展的硬支撑,加速培育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降低能源消耗、打造现代能源经济的突破口,以产业转型促绿色低碳发展。
工业“降碳”,发展“增绿”。绿色正成为内蒙古工业最靓丽的主色调。
工业绿色转型,节能降碳是关键之举。据自治区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内蒙古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钢铁、有色、建材、化工4个行业碳达峰及降碳实施方案,明确工业降碳实施路径,推进各行业落实碳达峰目标任务。按照方案目标,“十四五”时期,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3%。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记者 康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