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云南着力打造特色林草产业体系

2022年林草产业总产值预计达3600亿元以上

2022-12-01 14:57:03    云南日报

记者从11月30日召开的云南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全省林草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为推动林草工作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不断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在绿水青山中不断赢得金山银山。2022年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预计达3600亿元以上,较2021年的3002亿元增长20%以上。

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大力发展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的部署和要求,全省林草部门充分发挥云南林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以核桃和澳洲坚果为主的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木竹加工、林浆纸、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观赏苗木、草产业等具有云南特色的林草产业体系,全省林草企业达6741户,其中国家级林草龙头企业15户、省级龙头企业496户。

云南省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重要抓手,完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统筹保护与发展,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持续优化林草湿地空间布局。率先在全国建立林草资源监测、核查、执法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全省林草违法案件查处整改到位率超过99.4%,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为扎实推进林草资源培育,云南省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350万亩、义务植树8900万株。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3年行动,分区域建设19个特色乡土树种苗木保障基地,依托市场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储备苗木11亿株以上,完成种草改良任务83.45万亩。

通过强化保护和培育,云南林草资源总量、质量稳步提升,林草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国家林草局今年9月发布的《2021年中国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云南林地面积3.75亿亩,森林面积3.18亿亩,均居全国第2位;活立木蓄积量24.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位;森林蓄积量21.4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草原面积1984.35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9.1%。

为加大林草产业扶持力度,云南省持续强化林草产业发展政策保障。省政府出台《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省级各部门合力推进林草产业发展。省级统筹资金支持营造林项目贷款及核桃收储贷款贴息,核桃、竹子、花椒等基地提质增效,坚果初加工一体化加工,核桃油生产加工奖补,冷链仓储建设补助等。省林草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签署合作协议,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积极支持云南林草产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云南省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指引》,明确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探索林权抵押、碳排放权抵押贷款,支持打造坚果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

通过林长制实施,全省各州(市)落细落实林草产业发展主责,因地制宜推进林草产业发展。保山市落实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加强对林草产业发展的指导,对企业实施“零”距离服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加强与农发行、国开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合作,2021年全州绿色信贷余额232.84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13亿元;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重点抓油茶产业发展,累计投入油茶产业扶持资金3.5亿元……

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作中,全省林草系统将认真落实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充分发挥云南林草资源优势,切实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推动云南从林草资源大省向林草产业强省迈进。(胡晓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重庆加速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