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安徽:数据共享,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效能

2022-11-16 14:22:42    安徽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安徽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动数据资源赋能政务服务,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业务联办,优化服务提升效率

11月8日,国网池州供电公司接到皖能江南建发公司的用电需求后,向其推介了池州市水电气联办服务。客户同时勾选了供水报装,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向供水公司发起联合勘察通知。“供电、供水公司一起上门服务,联办服务效率高。”皖能江南建发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

今年以来,该市聚焦市场主体对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着力解决企业落户要到供水、供电、燃气三个公司窗口提出申请等问题,通过设置“水电气综合受理”窗口、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开通“水电气联合服务平台”,推动水电气业务由“分头办、多点办、多次办”向“一窗办、一厅办、联合办”转变。

近来,安徽省全面推行综合窗口改革,推进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提升“一站式”审批服务效率。

滁州市按服务类型分设企业服务、不动产服务、工程建设服务、交通服务等10个服务专区,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现高频事项受理即办结。“我们将积极推进分领域综合窗口改革以及镇村综合窗口改革,为企业和百姓办事做好服务。”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爱农表示。

流程再造,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近日,黄山云基实业有限公司拟在歙县申请设立,但该公司股东5人均在省外,不方便集中到黄山签字。于是,企业经办人员到黄山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咨询,窗口工作人员推荐其选择在线签名,进行企业开办“一件事”打包办理。企业经办人员按此办理,当日就拿到新办的营业执照及免费刻制的5枚公章。

黄山市将企业设立、公章刻制、税务开户及发票申领等事项在企业开办平台集成打包成企业开办“一件事”,并上线政务服务网“一件事一次办”模块,实现7个部门业务“一网填报、并联办理”,申请材料压缩到5份、时限压缩至常态化1个工作日。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数字黄山建设。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黄山政务服务3.0版。”黄山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建宏表示。

自2019年以来,安徽省各地有序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加快推进数据资源向政务服务赋能。

实现“一件事”全程联办,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是关键。安徽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与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深度对接、业务数据的实时共享,做到政务服务事项的统一申报、统一流程监控、统一结果反馈,社会服务统一接入、统一管理和统一发布。

据了解,安徽省还将推动更多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大幅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次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智能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今,政务服务发展正迈向以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为特征的整体服务阶段。“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已成为政务服务的主要方式。

安徽省推广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集成适配各类终端设备,整合各领域自助服务事项。目前已整合开发推出社保、医保、公积金等热点领域700多个高频全程自助办事项,实现全省域就近能办、异地可办、跨区通办。

省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指导处处长徐济中告诉记者,将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卡点、政务服务堵点痛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安徽省紧扣“跨省通办”全环节,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强化业务协同,着力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打破地域阻隔和部门壁垒,促进条块联通和上下联动。

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开具户籍类证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一大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在方便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重大部署。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诚表示,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全过程,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推进数字安徽建设,以实际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好安徽贡献“数字”力量。(记者 朱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南再赋予县(市)8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