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省林草局了解到,全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正在进行中,这是近年来对吉林省草原有害生物进行的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情况调查。
吉林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活动从2021年10月开始启动。截至2022年7月末,全省完成外业调查并通过普查系统上报共217条踏查点和205个标准地地面监测,已完成全省总工作量的70%。
吉林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范围涵盖全省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部分其他草地。普查对象是危害草原植被及其产品并造成经济或生态损失的主要有害生物(含入侵物种),包括啮齿类动物、昆虫、植物病原微生物、毒害草等。以白城市、松原市和延边州等3个市(州)、19个县(市、区)为重点区域,结合国土“三调”数据,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监测技术方法,采取本底调查、外业调查、内业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360个踏查点、240个标准地开展外业调查,共制作240个标本,平均每个县5种,每种2个标本,全面查清全省草原有害生物发生种类、面积、分布及危害程度等基本情况,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保障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粮食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为推进普查活动顺利开展,省林草局投入资金376万元,组织协调林草部门各级草原监测技术人员和科教机构专家共300余人投入普查工作。今年上半年召开三次吉林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二阶段工作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70人。组织草原资源、生态、草业、植物分类、有害生物分类、植物保护等领域专家,为普查活动提供技术指导。成立质量控制组,对各市县工作进行技术检查,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保证监测普查方法、数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魏静 周聪 记者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