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北京碳排放强度保持全国省级最好水平

记者 武红利    2022-04-01 13:54:37    北京日报

昨天下午,北京市政协围绕“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召开情况通报暨动员部署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通报有关工作情况。据介绍,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连续七年提升,去年碳排放强度保持全国省级最好水平。

“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是市政协今年重点协商议题之一。市政协将组织委员围绕能源生产供应和消费、建筑、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开展控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商调研,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

市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质量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浓度分别降至33微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首次同步达标,空气质量改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与此同时,本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75.7%,超额完成考核目标。土壤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此外,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连续七年提升。碳排放强度同比降幅达4%以上,继续保持全国省级最好水平。本市还积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区域联建联防联治,多措并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该负责人还介绍,本市正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他透露,800余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5000吨(含)以上的单位,被列为重点排放管理单位,纳入碳市场管理,运用市场机制激发企业主动减污降碳。本市还将双碳有关目标指标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并作为市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严格实施年度考核评价。

市发展改革委:

在餐饮外卖领域试点塑料污染治理

2021年完成34个智能化绿色化技改提升项目、全市煤炭消费量由2015年的1165万吨大幅削减到120万吨以内、连续14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谈及下一步工作,该负责人表示,本市将继续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技术创新,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发展新动能,调整压缩石化、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具体举措包括,研究制定本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领域,征集发布一批创新型绿色技术和应用场景;推动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等7个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深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在餐饮外卖、批发零售等领域组织开展试点,创建一批减塑领跑者单位;研究制定全市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等。

该负责人还介绍,本市将不断完善资源能源价格机制。围绕“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励提升供水质量、促进节约用水的价格形成机制。并跟踪评估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政策执行情况。

市交通委:

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升至76.5%

交通运输是污染物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市交通委提供的书面材料显示,本市城市交通碳排放年均增速已从“十二五”时期的6%下降至“十三五”时期的4%左右。未来将继续优化出行结构,持续推动公众出行“低碳化”。到2025年,轨道交通(含市郊铁路)运营里程预计达到1600公里,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提升到76.5%。

据介绍,本市还将优化运输结构,积极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十四五”末实现全市货物到发绿色运输比例不低于12%。优化车辆能源结构,推动机动车辆“油换电”,到2025年末,交通行业营运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增长至50%,交通行业营运车辆碳排放总量较2019年下降10%。此外,本市还将通过科技赋能支撑交通行业精准治污,助力提质增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应急管理部大力推进危化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工作
下一篇:天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