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2021年山东经济社会运行数据出炉!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关键靠什么?

2022-01-20 13:28:05    大众网

1月1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山东省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今天(19日)下午,山东2021年的经济社会运行数据出炉!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山东省生产总值为83095.90亿元,比上年增长8.3%,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总体来看,山东全省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动力、活力等都发生了趋势性、关键性变化,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更加稳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轻、越走越快、越走越实,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在山东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的同时,发展动能实现了新跨越,发展质量也取得新提升。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强力推动从“初见成效”向“取得突破”迈进,新生优势加速凝聚,传统优势夯实塑强,山东发展动力越来越强。聚焦传统动能改造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1%,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聚焦新兴动能培育,“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51.2%,聚焦新消费模式拓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4.1%。

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畅通经济循环,奋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转轨、生态转化,山东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5%。财政收入质量提升,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5.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绿色低碳扎实推进,全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

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加明认为,亮眼数据的背后,关键在于山东近年来持续深入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2018年以来,山东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要求,持之以恒落实“三个坚决”,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十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化,扭紧“三个坚决”工程化推进落实,出台了“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以及“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全年压减粗钢产量1209万吨、焦化产量1400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产量控制任务。山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世界高端铝业基地、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建设,“四桥四隧”跨河通道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出台了新能源产业、氢能、海上风电等规划,70个县纳入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试点,数量居全国首位;世界首个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在荣成并网发电,首个核能“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在海阳核电建成投用;半岛南3号、4号首批风机并网发电,实现在建海上风电“零突破”。

“实践证明,山东作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向路径和方式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令徐加明印象深刻的是,这一年,山东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抓重大项目谋划、促新项目落地;聚焦“十强”产业培优育强现代优势集群;同时大力推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海洋装备、海洋牧场、海洋运输等行业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除此之外,还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效释放市场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山东发展新动能。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风险与挑战。徐加明认为,目前山东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仍然面临不少制约,比如“两高”行业压存量控增量压力并存,环保倒逼绿色转型压力加大,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通过全面、系统、集成创新,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今年一定会完成预期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决战决胜之年。新的一年,山东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满倩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两会热1℃】四万亿之后,安徽如何迎来“新的绽放”?
下一篇: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