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就选修了航天课作为第二课堂,平时也特别喜欢看宇宙知识,能目睹月壤,感觉太幸福了!”回忆起暑假里近距离观赏月壤的经历,深圳市的中学生张小宇依然兴奋不已。
今年6月11日,由深圳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和上海科技馆联合主办的“眼界——人类观天手段之沿革”展览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展期跨越暑期,持续至9月12日结束,共吸引了18.7万名观众前来参观。
“月壤就放在一个叫‘水晶尊’的特殊容器里,大家在玻璃柜前面堵得水泄不通,都睁大了眼睛,屏气凝神地看着里面的珍贵月壤。”展览期间,深圳市民刘莎莎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预约,多次前往展览打卡。“小时候常常抬头看月亮,没想到有一天可以看到来自月球的土壤,还是我们的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刘莎莎说。
“这次月壤的展出非常轰动。”深圳博物馆自然科学研究部“眼界”展览策展人李百乐说,在展厅随便逛逛与观众闲聊,发现参观群众来自全国各地,大家对于天文和航天非常关注,看展的需求大、兴趣高。
“此次展览恰逢暑假,虽然考虑到防疫要求进行了限流,但参观的学生还是不少。”李百乐说,“孩子们的求知欲很强,掌握的天文知识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丰富。能够亲眼见到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壤,不仅是一次很好的自然科学教育,还可以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探索宇宙和自然科学的大门。”
撤展后,为了满足许多人未能到现场一睹月壤的遗憾,深圳博物馆专门上线了360度虚拟展厅,通过深圳博物馆公众号底部菜单栏,就能云游展厅,再睹月壤的风采。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08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