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从太平山顶远眺香港西九文化区。
本报记者 金 晨摄 |
入夜,华灯初上,香江璀璨。从尖沙咀码头向香港岛南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大楼耸入云端,中银大厦独特的灯带造型前卫醒目;各大中外银行、券商的标牌林立,与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灯饰交相辉映。
回归25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金融系统保持稳健,资本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丰富,法治环境良好,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联通内地与全球的独特地位愈加突出。正如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曲《前》所表达的那样,香港正聚焦前方,站在机遇和希望面前。
传统优势持续巩固
全球金融制度排名第一、首次公开招股集资及企业并购环境全球第一、全球企业经营环境连续五年排名第一、基建安全全球第一……一项项权威排名和指标表明,回归25年来,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传统优势地位不断巩固,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回归25年来,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快速提升。”采访中,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用一组数据来展现香港的金融活力——
在港交所上市公司的数量,从1997年的619家增加到现在的2500多家;港交所日均成交额从回归初的150多亿港元,到2021年已经达到1600多亿港元;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有70多家都在香港设有机构;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截至2022年1月底,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余额增长至11135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约60%,处理全球超过75%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
香港的国际航运、贸易同样蓬勃发展。2020年,香港港口处理1800万个标准货柜,每星期约有280艘货轮往来全球逾600个目的地。在国际贸易方面,截至2021年底,在香港设有办事处的内地和海外企业的总数达9049家,创历史新高。其中,有1457家企业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
在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方面,香港也一直处在世界前列。“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这也是香港多年来努力的方向。”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介绍,在2021国际仲裁调查中,有50%来自世界各地的调查受访者表示会选择香港作为仲裁地,排名全球第三。
科技创新激发活力
走进香港科学园,科技感十足的“众创空间”随处可见。20年来,香港科学园在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了40万平方米的办公及实验空间,吸引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家公司,研发人员超过1.1万人,形成了蓬勃发展的科创生态圈。
科学园取得的亮眼成绩,正是近年来香港科创发展的缩影——香港科创企业从2014年的1000多家发展到现今的4000多家。用于支持科创产业发展的风投资金,也从2014年的14.4亿港元增加到2021年的417亿港元,实现了几十倍的增长。
“过去5年,特区政府史无前例地投入1500亿港元,推动科创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科创发展应该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香港的各项优势,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他说。
与此同时,香港正通过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知识产权贸易能力提升等方式,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通过用好西九文化区的戏曲中心、M+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资源,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看来,将创新科技与文博相结合,香港能更好地发挥中外文化汇聚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作用,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位于赤鱲角的香港国际机场,一条全新的跑道直入伶仃洋深处。
“这条长3.8公里、宽60米的第三跑道已顺利完成建设、试飞及校验工作,预计于年内如期启用。”香港机场管理局行政总裁林天福介绍,三跑道系统建成后,预计可带来约50%的客货流量增长,这对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林天福估计,到2035年,香港国际机场年客运量将达到1.2亿人次,年货运量将达1000万吨。
建设“机场城市”的愿景,为香港未来的腾飞创造更高平台。而市民的日常出行,则离不开港铁这张“毛细交通网”的保障。回归25年来,港铁在建设和服务方面均提质提量,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5月15日清晨,拥有百年历史的港铁东铁线列车呼啸着跨越维港,成为香港第四条过海铁路,将金钟、会展中心等港岛金融产业核心区与九龙及新界紧密连接。
“回归之初,香港只有4条铁路线。现在我们有10条铁路线,总里程超270公里。”香港铁路公司行政总裁金泽培说,香港已经建成98座重铁车站、68座轻铁车站,高峰时期每天客流量达600万人次。
与此同时,香港26公里长的高速铁路线与国家高铁网络无缝对接;“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在海天相连处飞架三地;文锦渡口岸、莲塘口岸等陆路快捷跨境通道相继启用……一系列大型工程的建设,为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硬支撑”。
奋进廿五载,如今再腾飞。站在新的起点上,香港正迎来再创辉煌的大好机遇,“东方之珠”必将绽放更加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