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培养新型数字人才

职业培训加快“数字步伐”

叶 子    2022-01-05 14:28:01    人民日报海外版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日,人社部等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要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专家表示,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化趋势和不断迭代的新职业,推进数字技能培训意义重大。

 

数字转型呼唤专业人才

“我在大学学的是食品科学专业,到了实际工作中发现,书本知识和工作实践还是有一些差距,需要补的课很多。”2020年毕业的梁鹏海如今是新零售平台盒马的一位员工,主要负责美食研发和供应链管理。入职后,他发现很多业务相关的数字技能都需要他进行再学习。好在公司组织了内部培训体系“盒区成长中心”,梁鹏海得到快速提升。

从看懂报表里的GMV(成交总额)等专业名词和常用简称,到熟悉新品研发过程中整个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梁鹏海表示,这种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帮他补充了新的专业知识,使他能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

当下,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向各个行业领域渗透,产生很多新业态,催生很多新职业,也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对于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

广义上说,数字技能是指数字设备和软件操作、信息与数据素养、数字安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相关技能。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张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很多企业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了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办公自动化和生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此外,很多行业的工作场所本身也已被数字化,这使得社会对于劳动力掌握数字技能的内涵和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相应的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十分必要。

 

职业院校成为培训主力

市场对于数字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深圳技师学院副校长籍东晓深有感触。

“近年来,学院陆续开设了人工智能、云计算、通信网络、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工业互联网等专业,都很火爆。”籍东晓告诉记者,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这是学院2019年开设的,由于报考学生多,这几年该专业分数线明显上涨,很多有用人需求的公司也立马上门来探讨合作培养事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告诉记者,数字技能培训的主体大致有3类:中高等职业院校、有需求和条件的企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市场培训机构。目前来看,一些职业院校不断贴近产业前沿、直接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已成为数字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力。

籍东晓表示,职业教育是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深圳技师学院坚持与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技术标准引进来作为教学标准,将企业技术专家引进来作为兼职教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进来作为教学和实训项目,将企业人才认定标准引进来作为人才培养标准,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引进来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多年来秉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有不少学生提前一年就被用人单位预订,成了‘香饽饽’。”

 

相关标准建设亟待完善

进行数字技能培训,前提是做好相关标准建设。《“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加强数字技能相关标准建设,具体为:修订职业分类大典,对数字技能类职业进行标注,以及积极开发数字技能类新职业,制定数字技能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

张成刚介绍,数字技能相关标准建设,包括定义数字职业、提炼数字技术,建立职业等级等一套流程,因此修订职业分类大典、不断推出数字技能相关新职业是非常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布不同职业的培训标准和课程方案,推进数字技能相关职业的等级认定工作,夯实培训基础。

相比于发展时间较久、评价体系也较成熟的传统职业,涉及到数字技能的新职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各行各业转型发展对其需求很大,但社会上能满足职业需要的人力资源及相关培训力量都很缺乏。张成刚建议,可以举办数字技能类的职业竞赛,设立与数字技能相关的比赛项目,全面推动数字技能提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短视频迎来审核新规
下一篇:上海“早餐地图”为上班族营造晨间幸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