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50年代的结婚证、家用老式缝纫机、泛黄的照片…近日,随着重庆南岸区龙门浩老街的正式开街,一家隐身于马鞍山4号的“父母和家人的博物馆”吸引不少市民前往打探,寻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记忆。
这是一栋改建于1980年的两层楼老宅,位于上新街龙门浩街道附近的一片老居民区里。老宅闲置多年后,重庆市民丁胜经过一年多的设计和改造,让老房涅槃重生。“只要能唤起大家的记忆,让这些老物件活起来,就达到了我的目的。”丁胜说。
缘起整理父母旧物件
“在这座不起眼的老房子里,养育了我们姐弟五人,承载着我们一家四代人的生活记忆。”今年54岁的丁胜说,他对小时候的生活场景怀有深深的感情。
谈到创立博物馆的初衷,丁胜称是缘于三年前对家里老物件进行整理的过程。“当时老房已闲置多年,由于年久失修,破损情况越发严重。家人商量后决定重新修缮一番。在那次整理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不少值得回忆的‘宝贝’。”丁胜说。
其中,有父母1950年的结婚证、结婚照,还有涉及父母工作的缝纫机配件和飞机牌牙刷;外婆留存下来的四方桌,陶瓷罐,老照片,以及丁胜在青年时代的绘画作品…这些历历在目的老物品让姐弟心中更加涌起对逝去多年父母的思念和回忆。
“何不将它们分类整理出来,展示在老宅里?”丁胜和哥哥姐姐商议沟通后,共同参与到老屋的改造中来。本身就是美术专业毕业,加上喜欢各种收藏,丁胜对老房精心策划和设计后,博物馆于今年国庆节期间正式开馆,取名—隐肆&马鞍山4号《父母和家人的博物馆》。
70多年前的结婚证触手如新
走进屋内,翻新后的马鞍山四号修旧如旧,保持了原有的木制和灰砖韵味,新旧元素的融合让老房子重新焕发生机。在这里,展示的都是丁胜一家四代人生活中用过的老物件,处处都是岁月的痕迹…
“都70多年了,还能保存这么完好,可见十分珍惜。”丁胜指着墙上一幅精心装裱的画框说,在他眼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父母1950年的结婚证和照片,距今已有72年历史了。这是他们在整理老物件时,在父亲“压箱底”的物品中发现的。“这张保存精良的结婚证,见证了父母70多年的美满婚姻。”丁胜感慨道。
博物馆里年龄最大的老物件,要数丁胜外婆留传下来的一张百年四方桌。姐弟小的时候,曾在这张桌下绕膝于父母身边,如今,父母不在了,姐弟的头发也逐渐转白,但这些褪色的家具却将芬芳岁月延留了下来。
在二楼一个展示手机的画框里,整齐地摆放着丁胜20多年来用过的10多部手机,他边指着边介绍说,“这是我使用过的第1个诺基亚手机;你看这个手机,开始有了短信功能,后来这一部就有了彩信功能,再后来有了3G、4G、5G…”它们的意义,在于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时光的痕迹。
让更多家庭故事在博物馆展示
“坐在有故事的老宅里,听段音乐,和朋友聊天喝茶,静静地体验一段旧时光,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巨变,算是我收藏的初衷吧!”丁胜说。
自从博物馆对外开放,来人参观时,丁胜就会变成讲解员,讲述着这些老物件背后父母和家人的故事。不少朋友说,“我们家也有这些老物件,但是都没有完整地存下来。到这里一看,感觉似曾相识,会想起自己过去家庭的美好生活。”
丁胜介绍,他现在还在继续搜集整理,让博物馆内容更加丰富。他的愿望是这里不仅是他们一家人的博物馆,还要成为中国平凡家庭的“博物馆”,让更多家庭的故事都能在这里展示和讲述。同时,也希望通过在龙门浩老街“开”家人博物馆的方式,装点历史文化街区的厚重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