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生活时尚 > 正文

北影节特别放映电影《茶馆》修复版

2022-08-23 18:29:17    北京晚报

作为北京人艺的金字招牌,话剧《茶馆》1982年由谢添导演搬上银幕。为纪念该片公映40周年,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昨晚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隆重放映《茶馆》修复版,向经典致敬。

1982年,电影《茶馆》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演员班底均来自北京人艺的话剧《茶馆》剧组。老一辈艺术家于是之饰演的“王掌柜”、蓝天野饰演的“秦二爷”、郑榕饰演的“常四爷”、黄宗洛饰演的“松二爷”、英若诚饰演的“刘麻子”等经典形象,永远留在了银幕上。

映前活动中,出演新版《茶馆》的北京人艺演员杨立新、冯远征和吴刚,围绕人艺精神传承和角色塑造等进行了分享。

上世纪80年代,杨立新有幸和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一起同台演出《茶馆》,又于2008年起担任《茶馆》的复排“召集人”,所以他对这部戏的感情尤为特殊。“今天看这部电影,心里总是有些不一样的感受。和老艺术家们的接触,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他说,“现在能够看到当时原班人马的原汁原味,还是很珍贵的,感谢电影资料馆的修复,让它永久流传下去。”

如今,话剧《茶馆》即将面临又一轮新老演员的交接问题。杨立新说:“我们这一代人排这部戏比老一辈艺术家要难,因为他们或多或少经历过那些年代,而我们只有文字和影像资料。现在再排《茶馆》难度更大,后辈的压力也更大。”但他认为,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不能没有《茶馆》,如何全面继承和保持住人艺的水平和风格,是他对未来的期待。

“这些年我们每年都要演《茶馆》,每年都有新的演员加入,他们在一点点适应。”让吴刚感到欣慰的是,在今年的《茶馆》演出期间,不少年轻演员每场演出都在边幕站着看完了全场,“他们是有心人,我看好他们。”(文/记者李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影视盛会 为全球影业注入强心剂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