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湖北恩施州的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与国内41项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一起,用一片树叶的中国呈现向世界展示了茶和天下的中国智慧。
正是通过传承传统制茶技艺,湖北省恩施州推动茶旅融合,用“一片叶子”带动了80多万茶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得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时,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文旗,正在恩施玉露的原产地——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恩施玉露博物馆工地上。“明年春茶上市的时候,我们博物馆也开门迎客了,从采茶到喝茶,博物馆是一个可视化、互动界面,游客可以全身心、全感官地体验恩施玉露文化之旅。”张文旗说。
近年来,恩施市积极开展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工作,先后建成“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展示基地6个,投资3000余万元的恩施玉露博物馆即将竣工,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们也想借助这次申遗成功的契机,让更多人认识恩施玉露,恩施玉露非遗技艺应世代传承、不断发展,始终坚持原产地传统工艺制茶,打造一个高标准、高品质、高价值的世界范围内的高端绿茶品牌,让更多人爱上喝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张文旗说。恩施玉露是中国蒸青、针形绿茶的典型代表。其干茶外形紧细挺直、形似松针,源自唐代的蒸青工艺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品质特征:汤色青绿、叶底嫩绿、滋味鲜爽、回甘持久。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包含蒸、搧、抖、揉、铲、整六大核心技术和搂、端、搓、扎四大手法。
湖北省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夏锡璠表示,今后几年,恩施州将坚持生态、科技、创新、文化并重,继续传承复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努力将恩施州打造成为全国高品质茶叶供应地,打造成为以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加速振兴的样本。
据了解,恩施州现有茶园种植面积180万亩,规模居湖北省首位,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茶基地和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围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2021年干毛茶总产量13万吨,综合产值200多亿元,占全州农业产值一半以上,成为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何红卫 见习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