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山海之畔的“阳光经济”

2022-12-15 19:15:49    农民日报

一壶热茶,三两好友,远眺邛海,在温暖的阳光沐浴下,哪里还用得着棋牌助兴!入冬不久,成都的李阿姨就相约好友,赶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社区,迫不及待地来一场阳光浴,晒干周身的阴冷湿气。

西昌是凉山州首府,一座被阳光青睐的高原春城,年均日照时长超过2400个小时,被幽默的四川人戏称为“三亚分亚”。大石板社区就依偎在西昌城郊的泸山脚下、邛海之畔,凭借着AAAA级旅游景区得天独厚的湖光山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不少像李阿姨这样的“候鸟”前来越冬栖息。

谁能想到,这座古色古香的村子里竟有200多家民宿,近2500间客房,80多家餐厅,一个从阳光经济中生出的康养民宿产业集群已经初具雏形。然而,就在10年前,大石板人却过着守着青山绿水要饭吃的苦日子。

回望来路,大石板人是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最近,大石板社区掀起了宣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村民忆苦思甜,通过三组关系的变化勾勒出十年间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人与海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口增加,大石板周边群众不断聚集到邛海之滨,各家在空地上建起一座座房屋。大房接小房,小房接窝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棚户区。大石板社区党委副书记尹俊就是在这片逼仄低矮的棚屋中长大,在这里娶亲成家,在这里迎来了呱呱坠地的新生命。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邛海这座母亲湖却越发憔悴。21世纪初,邛海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围海造田、填海造塘、餐饮住宿等无序发展,导致邛海近2/3的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滩涂和原生湿地基本消失,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邛海湿地生态功能日趋降低。邛海水域面积不断缩减,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及以下,市民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一场邛海生态保护战拉开大幕。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战中,大石板人结束了“人进海退”的旧路子,转入“人退海进”的新轨道。2013年,400余户村民陆续搬离旧居,为邛海休养生息留出足够空间。

“你看,环海路的内侧就是以前村民的棚屋。”站在由村集体粮食加工房改造而来的民宿“归心十二间”的天台上,尹俊抬起手臂指向邛海的方向。如今,那里已是一片葱茏。转过身,在一片向阳的缓坡上,一座座二层小楼依山而建,砖红色的屋顶如同南红玛瑙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蔚蓝如镜的邛海相映,构成一幅绝美的湖光村居图。2016年,等待了3年的村民拿到了安置小区的新房钥匙,陆续搬到了这里。

“物理上,人离海比以前更远了;心理上,人与海却更近了。”尹俊说,眼看着邛海湿地植被越来越丰富,以前没见过的鸟儿越来越多地来到这里安家,湖水变得清亮,村民们越发珍视这失而复得的美丽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刻进了每一个大石板人心中。

 

村与村

大石板是个老地名,土生土长的西昌人都知道,但大石板社区却是个新社区。2021年初,原钟楼村、核桃村、民主村合并,几番商议,决定改名为大石板社区。

虽然3个村地脉相连,但家底却相差很大。山下的钟楼村、核桃村因为地理优势,先发展起来,集体积累资金分别达到400万元和1000万元,而山上的民主村,集体积累资金仅有6.66万元。

先富带后富,强村带弱村正是四川推动村级建制调整的用意,但各村集体经济实力过于悬殊,如何稳妥推进,让各方都满意是一个棘手的新问题。经过一场场坝坝会商议,“AB股”融合发展的方案最终成形落地。所谓A股,是指合并前各村已产生收益的资产、资金仍由原村自主经营管理,收益由原村成员享有;B股则是指新合并的大石板村股份,收益由大石板村所有成员共享。

2021年4月,西昌大石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大石板社区整合社区闲置晒坝4050平方米、古树古寺古井等生态文旅资源入股,国有资本西昌邛海旅投入场,联手民营企业旅游开发专业团队,对全村进行景区化提升、专业化运营。不到一年时间,大石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就超过100万元。今年7月,大石板社区探索实践入选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优秀案例。

如今,大石板景区化提升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效果也初步呈现。山下热闹起来了,山上原民主村的村民要怎么更深入地参与到文旅产业链条中来,这是大石板社区党委近来想得最多的事情。开发生态农产品伴手礼、打造彝寨风情山庄……一个个点子冒出来,让大伙儿兴奋不已。

 

人与村

肖家的女儿回来了!王家的儿子回来了!

最近一年多,年轻人陆续返乡成了大石板社区的高兴事儿。

说起肖家和王家,那都是村里勤劳致富的典型。前者经营着一家鱼铺,后者在西昌市知名的美食街经营烧烤摊。虽然都是起早贪黑的小买卖,但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去年国庆节,肖家的小女儿肖文芳从成都返家。一进村,眼前的一切让这个20出头的姑娘感到熟悉又陌生。村里擎天的古树仍然那般苍翠威严,古老的灵鹰寺仍然那般肃穆平和,不同的是,原本杂乱的村民宅院被收拾得整洁素雅,游人三五成群流连于村里的小巷拍照打卡。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的心中升起。

如今,肖文芳的设想已经成为现实。就在几个月前,利用自家的老院子,老肖鲜鱼馆开张了。肖文芳辞去了成都的工作,戴上围裙,给父亲老肖打起了下手。

王家的小院烧烤也开门迎客了。父母放手让26岁的王宇一手操办,这个斯文清秀的小伙子忙前忙后,更自信稳重了。

肖家从卖鱼到烹鱼,王家从街头烧烤到庭院烧烤,看起来都是老营生,但背后却是村民参与家乡发展的深切渴望,标志着大石板社区的蜕变从外表渗透到了内里。

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到人气人心快速回归,这中间有何诀窍?四川省农业宣传中心主任戴杰帆多次到大石板社区调研,她的体会是“宅改兴村,活权增收”。确实,西昌作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大石板社区率先试水,围绕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积极探索农房流转经营、入股经营、委托经营、自主经营、挂靠经营等模式,越来越多的村民被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其中。

微光成束,涓滴汇海。据粗略统计,如今大石板社区有近2500间闲置农房变为客房,近80个农家小院变为花园餐厅,盘活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近10万平方米。

漫步大石板社区青青石阶,阳光明媚,溪水潺潺,路两旁的小院矮墙内花团锦簇,主人迎来送往,好不热闹。究竟是苏醒的古村唤回了外出闯荡的游子,还是游子回归激发了古村的活力?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沿着党的二十大指明的方向,一个全新的故事序章已经开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安徽肥东:“非遗”手工挂面飘香助增收
下一篇:党建赋能 电商富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