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江苏省泰州市全力推进强镇富民产业,其中泰州市下辖的泰兴农业农村发展最为亮眼,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4年蝉联泰州第一,在江苏省县级市排名持续位列第一等次。
记者在泰兴市调研时发现,一直以来,泰兴运用工业化思维,以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龙头企业发展为牵引、农业项目招引为动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为强镇兴村富民注入源头动力。
现在的泰兴,三农发展势头正盛:二产带一连三,产业融合发展,多主体培育,奠定了农业产业融合基础;多点发力,探索了农业产业融合新模式;多方式融合,构建了利益联结新机制;多利益联结,拓宽了农民增收新渠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成为泰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有了抓手,产业升级
泰兴历来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并重的平原综合农业区,历史上以盛产猪、油、酒而闻名。如今的泰兴市,是江苏省生猪养殖大市,对上海市场的供应举足轻重。近年来,泰兴全市年粮食种植面积127万亩,年上市生猪61万头、水产品2.1万吨。
丰富的农业资源,可谓农业大县,但并不意味着农业强县,如何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是关键。泰兴市委副书记张红霞介绍,近几年,泰兴借助长三角地理中心的有利位置和交通条件,实施了“强链、延链”战略,在粮食加工、畜禽加工、果蔬加工三大产业板块的基础上,积极打造长三角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保供基地,加快培育卤味、快食、面点、果饮四大产业集群,为泰兴农业发展寻找新的破题点。
2007年1月,泰兴市高效农业在新街镇白马村的野荡内萌芽。从100亩起步,到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今年1月又以全国第二的成绩通过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
去年,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总产值实现101.3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5.1∶1,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出全市平均水平的33%,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高质高效引领区。
农产品加工方面,以“农”字做文章、“特”字引项目,泰兴加快推进农业公司化运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百汇农发、中农批、丽佳农牧等为代表的畜禽加工产业,以宇宸面粉、恒悦米业等为代表的粮油加工产业,以菇本堂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果蔬种植与加工产业,以江苏延令、江苏同源堂等为代表的银杏加工产业。
产业链条不断向后延伸,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加快构建与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信息、金融及服务外包等支撑性服务业逐步配齐。
牢牢握住龙头企业所在产业的“火车头”,牵住重大项目的“牛鼻子”,培大育强和招大引强并举,强化产业联动互补,推动了农业龙头企业质量效益并加强了综合竞争力。作为江苏省内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要把“农”字贯穿到底,泰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产品加工园区党工委书记王晓云说:“从顶层设计开展谋篇布局,近两年泰兴以‘鲜食之都’产业定位,瞄准‘长三角之胃’区域发展目标,向鲜食供应链的上下游延伸,借助园区之力,全力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步伐。”
有了纽带,利益共享
江苏鲜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冷链即食主食蔬菜加工项目,致力于鲜时蔬菜、水果沙拉、速冻食品等冷链即食食品的生产加工,服务于长三角地区餐饮连锁、便利店、商超、学校等。公司总经理杨磊说:“公司运用从‘田园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模式,日供应5万份标准团餐服务,目前每周从新街镇采购蔬菜20余吨。”
为了有充足优质的蔬果供应,公司与附近的乡镇蔬菜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采用紧密型“公司+合作社”或“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一年可助力农民增收3000万元。
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苏三零面粉有限公司,一方面联结农户18.3万多户,推行订单粮食收购55万亩,提供2000个工作岗位,对接合作社数量达54个;另一方面通过订单模式,实现种植品种的统一,进行质量把控,面粉质量价格都能得到提升。
产业融合,实现的是几方都得益。种植户能够种得出,卖得好;加工者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原料,从加工中获得更大收益;消费者的食品消费需求能够得以满足。产业融合的一个重大作用,是解决好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对接,使得众多小规模生产者能够较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
除了这两家公司,还有很多农产品加工代表企业正扎根泰兴,源源不断地将各类农副产品从泰兴输往全国各地的市场和门店。
拓宽致富道路,鼓起农民“钱袋子”。新街镇党委书记陈荣军介绍,新街镇创建的“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联合体,催生“1+1+1>3”的聚变效应。此外,通过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等紧密利益联结模式,增强联合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突出联农富农惠农,在共享发展上示范,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公司+农户”发展模式,让百姓获得土地租金收入、打工收入和更多的股份收入、经营性收入。园区现有高素质农业业主146人,其中本地业主58人,常年用工近3600人,60岁以上的占75%,年均打工收入1.6万元,2021年园区核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其他村农民人均收入20%。
一直以来,泰兴坚持走产业兴农之路,建立健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和链条间利益联结机制,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泰州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有了风景,兴村富民
干净宽阔的马路边,别墅林立;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枝条摇曳的身姿;黄桥镇祁巷村的村民悠闲地在路上散步,时不时会碰到三两成群的游客驻足路边拍照,游客发出“这里真漂亮”的感叹。
21年前,这里是一个负债200多万元的贫穷小村。村党委书记丁雪其说,老百姓信任他,选他做当家人,他一方面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猪鬃加工,另一方面发展高效农业。祁巷村先后发展起小杂粮、花卉苗木、香荷芋等产业,同步提升的还有一片小南湖风景区。闲置的民房被改装成温馨的民宿,“驸马宴”“祁巷八大碗”“素食八样”等本地特色菜系成为农家乐的主推名品,吸引无数食客前来品尝。
如今的祁巷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5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在滨江镇新星村,漫步十里江堤,赏潮起潮落,观云卷云舒,不时有白鹭落脚江畔。新星村拥有江堤岸线3公里,村内共有大小庄河39条。2019年,新星村积极打造生态廊道拓展区,以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为重点,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设置游园节点,河道中段建设亲水平台和人行桥,连接休闲步道,一河一景、一步一画,在大江风貌背景下勾画“圩上人家”美丽图景。
泰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顾峰介绍,泰兴立足本地特色定位,积极发展红色乡村休闲旅游和假日休闲旅游,创建省级主题创意农业园5家、省级农耕实践基地2家、省级康美基地2家、泰州市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村8个。仅2021年,成功举办农事节庆活动30余场,全市乡村过夜游客达5.8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0.2亿元,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达12.5亿元。(吴振国 徐路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