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海南小镇:香草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2022-11-25 18:46:31    新华每日电讯

斑兰椰卷、斑兰蛋糕、斑兰生椰摩卡……印尼华侨詹舒敏想不到,她当年旨在留住华侨文化而开办的印尼糕点店,竟能成为游客喜爱的网红餐厅。

在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詹舒敏的餐厅客人络绎不绝。食客张先生说:“我从这家店2016年开办时就来品尝,风味独特,在别的地方吃不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华侨从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回国,定居兴隆华侨农场,同时带回的还有美食、服饰、歌舞等特色文化,以及斑兰等热带作物的种苗。

詹舒敏从小就是吃着归侨奶奶制作的印尼糕点长大的。随着第一代华侨的老去,侨乡文化在兴隆渐渐变淡。留住儿时记忆,正是她的创业初心。

2014年,詹舒敏在奶奶的支持下,在兴隆街边摆起了售卖斑兰特色美食的地摊,没想到大受欢迎。2016年,她盘下路边的一间店面,办起了自己的餐厅。

詹舒敏说:“希望斑兰让更多人了解兴隆,喜爱侨乡文化,记住老一辈人在南洋侨居的历史。”

斑兰的香气让食客们流连,也让海南的一些农村百姓“闻香而喜”。距离詹舒敏的美食店铺几公里的万宁市南桥镇桥北村,已种植斑兰2000多亩。45岁的脱贫户王有平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照看自家30亩斑兰,采割斑兰鲜叶并卖到收购点。

2017年,王有平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的帮扶下种植斑兰。当年种植5亩地,没想到每亩年收入可达8000多元,总收入超过4万元,是他打零工收入的两倍。

这些年,他持续扩大斑兰种植面积,慢慢增大到现在的30亩。问及现在的年收入,王有平十分保守地说了个数字——15万元。

王有平挣到了钱,装修了房子,整修了院子。乡亲们看在眼里,纷纷效仿。如今,桥北村村民的房前屋后、槟榔林里、水塘边上,全都种上了翠绿的斑兰香草。

万宁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陈德然告诉记者,斑兰耐荫喜湿,适宜林下复合种植。种植斑兰不需要与其他作物争地,管理起来比较容易,经济价值高。种植一次能收割15年,可有效增加单位土地面积收益,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据悉,目前万宁全市已种植斑兰5000亩,并在4个村建设斑兰叶组培苗种植示范基地400亩,总投放种苗80万株。

地方政府的推广积极性得益于科研单位的技术“加持”。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研究员初众介绍,自2012年起,他所在的研究所就开展斑兰全产业链科技攻关,已选育出香气浓、抗性强、产量高的优良斑兰品种,攻克了组培苗繁育技术难题。

“未来,在科技加持下,这棵南洋香草定能在中国更加枝繁叶茂。”初众说。(记者赵叶苹、钟群、王军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冰雪经济拓宽致富路
下一篇:从“卖产品”到“卖品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