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豆品质太好了,黄澄澄的,产量也高,是个实打实的丰收年!”在黑龙江海伦市长发镇长建村,种了20多年大豆的种植户李海龙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作为“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位于黑龙江中部的海伦市,今年也扛起了扩种的大旗。
海伦市积极推动中粮贸易对接合作,开展大豆现货贸易,以黑龙江大豆交易中心为龙头,打造全国大豆定价交易中心,建设中国大豆现货电子交易核心平台,还建起了大豆产业园,带动大豆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增面积提单产
多举措为大豆扩种保驾护航
“今年种了120亩大豆,比去年多种了40亩,平均亩产达到500斤,创历史新高。”谈到今年的收成,李海龙如数家珍,“这几年深松整地,黑土地保护得好,加上大豆生长期内气候、雨水都不错,我种的‘东生22’品种的大豆,蛋白质含量能达到40%以上。”
据介绍,为响应国家号召,海伦市制定了《海伦市2022年扩种大豆工作方案》,通过政策引导、多渠道宣传、调整茬口、水田改旱田等多种形式,实际落实大豆种植面积253万亩,超出黑龙江省下达的扩种任务指标8万亩。
除了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大豆单产也是“稳粮扩豆”的重要一环。为此,海伦市还在良种与良法上下足了功夫。
“我们根据各乡镇所处的积温带,推广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品种。此外,还成立了大豆生产专家技术指导组,在大豆生长的关键时节,开展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海伦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于农户来说,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现代种植技术,无疑是增产的“法宝”。
“我今年种了7400亩大豆,较去年扩种了1300亩。以前用小四轮播种,质量不能保证,产量上不去。现在用的精播机特别省事,播种量精确,不用间苗,省了很多功夫。”东兴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春生告诉记者,如今,使用大型农机精量播种,1.1米大垄取代了从前65厘米的小垄,株距的改变,株数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大豆的产量。
新豆价格可观
收益稳定提振农户种豆信心
除增产外,更让农户欣喜的是大豆的价格。
十月中旬,李海龙的大豆已经全部收完,大多在地头售出。“当时大豆水分约在14%-15%,接近干豆标准,价格为2.95元/斤。”李海龙告诉记者,“这个价格与去年价格相当,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海伦市大豆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大鹏表示,今年大豆价格十分可观,呈现“优粮优价”的态势,毛粮收购价在2.85元/斤左右,蛋白含量高且品质好的大豆,甚至能卖到3元/斤以上。尽管当前受大豆集中上市以及疫情等因素影响,价格略有回落,但优质大豆依然保持高价。
李海龙算了一笔账:这个价格乘以产量,再加上种植大豆每亩补贴的248元,扣除地租、化肥等成本,和玉米的收益相当,可以说是丰产又丰收。
此外,金融支持也成了农户稳收增收的“保护罩”。据介绍,海伦市于2016年开始推进“保险+期货”项目试点,农民种大豆时即锁定产量和价格,收益更加稳定。2021年,海伦市大豆收入保险试点项目面积占大豆种植总面积的60%以上,1.6万余人次投保,保额达5.72亿元。
如今,在大豆和玉米收入相当的情况下,诸多种植户表示更愿意种大豆。
“大豆种植成本低,管理更简单,来年准备再扩种一部分大豆。”刘春生说,在海伦市,大豆的病虫害较少,需要防治的次数很少。而且,相较玉米,大豆种子价格较低,大豆本身是固氮肥田的作物,所需的肥料也少,成本相对较低。
壮大产业集群
从原粮销售向精深加工转变
进入11月,海伦市的气温降到了零摄氏度以下,秋收后的大地已经上冻。
刘春生告诉记者,10月底,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秋季整地工作,为来年5月的播种做准备。“我们这里大部分是秋季起垄,保墒排水,可以预防春季的旱涝影响,不管干旱还是雨涝,到时候都不影响播种。”
而纵观整个海伦市,大豆产业链的运转才刚刚开始。
为将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近年来,海伦市还积极发展线下现货贸易,并从“原字号”销售向精深加工转变。
“我们以大豆交易中心为龙头打造全国大豆定价交易中心,带动海伦市大豆全产业健康发展。”张大鹏介绍。此外,海伦市还建起了5平方公里的大豆产业园,吸引豆粉、制油、豆粕加工等大豆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年加工能力达到75万吨。
“下一步,海伦市将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大豆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科技示范园,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大豆产业全链条开发。”海伦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侯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