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为解决三农人才匮乏难题,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促进人才下沉,涌现出“科技特派员”行动、“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模式,为农村农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步入新时代,我国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些举措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由于“高层次人才”在农村的不适用、不实用而带来人才浪费和低效率问题。
而在乡村振兴路上,还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正在带动农民发家致富,进行创新创业示范。“西瓜王”、农机手、养猪能手等广泛地在农村流传,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更加熟悉本地风土人情,有时比下乡高层次科技人才更适合农村创新环境。他们心系农村,情系农业,凭借自己扎根农村多年练就的劳动生产技能,实现了很多大型下乡农机具不适用于一些山地地形的改造,发明创造了更加适合不同地势地形的各类实用适用的小型灵活工机具。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文化程度并不高,甚至不懂得机械原理,不晓得发明创造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却在振兴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然,农民“土专家”还有很大发展潜力有待开发,需得到足够重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更多贡献。
但究竟如何落实实施,如何有效培养并用好乡土人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引起进一步的研讨深思和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宏观角度破除制约乡土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合理、具有特色、更加有利于甄别、选拔和激励“土专家”“田秀才”成长成才的评价体系,着力建设人尽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乡村文化和创新沃土。二是提升发展理念,加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全面培养具有现代文化观念和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三农基础理论和必要农业技术技能,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乡村实际需求的新时代农村实用人才。三是定期开展农业生产与经营能力培训,内容包括涉农专业培训、政策培训,以及乡村文化、产业结构、技能提升、气候地理环境、农技推广传播等。四是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现实需求,提供“走出去”学习交流与调研考察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了解农村、理解农民、热爱农业的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创业领头羊和乡村致富带头人。五是加强乡土人才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注重典型人物的宣传举荐,激发其创新动力,更好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作者系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