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阔,彩林漫山。在重庆市巫山县官阳镇老鹰村,村民代直贵正在路边采挖中药材独活。“种了10亩独活,可收入3万多元。”代直贵直起身子,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指着旁边的一块地说,“我这里还种有贝母,要值五六万元呢。”阳光照在他身上,与身后的光伏电板、农舍和远处的彩林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人的秋居山林图。
今年61岁的彭显龙是土生土长的老鹰村人,老鹰村的点滴变化,他都看在眼里。“以前,我们这里叫老林村。”在他记忆里,老鹰村位于官阳镇的大山深处,四周都是深山峡谷和原始森林。村民们一抬头,就能看见老鹰在头上盘旋。他们向往像老鹰一样飞出大山,久而久之,就叫成了老鹰村。
当时,该村不通路、不通电、不通信号,一年四季,村民的眼中只有树叶的枯荣和气候的变化。“贫穷”与“落后”曾是老鹰村世世代代村民难以摆脱的命运,更成了历届村党支部的心病。
要脱贫,先修路。为此,村党支部将修路提上议事日程。“通往老鹰村的路山高坡陡,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大型机械进不来,怎么办?”“修!就算用钢钎一寸一寸凿出来,我们也修!”
于是,村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带领干部群众用铁锤一锤一锤砸、用钢钎一钎一钎凿,历尽艰辛、坚定不移修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5月1日,老鹰村通往官阳镇的18.8公里公路终于全线修通。
对于饱受大山阻隔的老鹰村村民来说,路通了,幸福就来了。2018年,村民彭世春利用国家政策补助的4万元修建了新房。他以前居住的是一间用土坯烤烟房改成的房子,墙上四处开裂,灶门就是进出的大门。搬进新房后,他也第一次走出大山,看到了村外的世界。
村里还在打杵沟、风庄、杨家槽修建了3个集中居住点,配套解决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将居住在危旧房的村民集中安置下来。如今,老鹰村已有70余户人家住进了新建的砖房,以前搬离老鹰村的村民也渐渐搬回了村里。
在杨家槽安置点,村民马灼堂正忙前忙后招呼客人。他以前常年在外地务工,路通后返回家乡,办起了农家乐,接待过往的客人和药材商。
“现在,不仅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还能有几万元的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就在道路快要修通时,村民代光华到城里考了驾照,并在路通后花3万元购买了一辆农用车。
“有辆车,自己的中药材运出山就方便了,还能帮村里人拉点东西。”代光华说,现在,他种了10多亩中药材,一年收入五六万元。
“不通路时,有人来收购中药材,价格只有外面的一半,种多了划不来。”代光华告诉记者,路通了,中药材的价格也上来了,村民们都想多种些。
村党支部书记王远太介绍,老鹰村平均海拔1300米至1700米,年平均气温仅10.5℃,有种植中药材传统。为解决发展的问题,村支“两委”结合实际,形成以种植独活、贝母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
为此,他们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格局,发展种植了1000亩中药材。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8128元。
这条路,改变了老鹰村和村民们的命运。如今的老鹰村,道路硬化了,产业发展了,群众脱贫了,村民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卢先庆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