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生产托管进行时

生产托管惠农户 金秋遍野丰收忙

2022-11-07 17:32:58    农民日报

山西黎城县晋福村玉米机收作业现场。 资料图

金风送爽,沃野飘香。秋收季节,在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西长垣村,大型收割机轰隆隆地穿梭在金黄的玉米田中,饱满的玉米粒从卸粮口倾泻而下,一辆辆运粮车在田间小道上往来奔忙。以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秋粮丰收乐章里最美的音符。

“从买种子化肥到播种、管理、秋收,把土地托管给村里合作社,啥都不用咱操心,在县城的生意也不耽误,真是太省心了!”这几年,村民王保明尝到了生产托管的甜头。有了黎城县路通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托管服务,村民们本该农忙的季节也能够闲下来,节省了时间还能赚得更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对于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6.7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超过7800万户。

从一家一户“单枪匹马”到集体经济“组团托管”,从农民“亲力亲为”到合作社“机种机收”,农民以前“办不了、不好办、办了不划算”的生产难题在社会化服务的帮助下迎刃而解。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生产托管,秋粮丰收图景在各地接连上演,“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种好地”的时代之问有了全新的答案。

探索服务机制 创新托管模式

在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西北部,众多公路纵横交错,村域面积仅有4平方公里的晋福村坐落其中。今年,凭借着先进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晋福村玉米亩产达1000斤以上,迎来了秋粮大丰收。

“村民们大多在外务工,土地渐渐撂荒了。”晋福村村干部张丽娟说。为了有效化解外出打工与土地耕种的矛盾,晋福村村委会在了解村民实际需求后,跳出传统思维,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和“统”的优势,创新推出了“1+6+N”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采用分户对接、集中统计的方法摸清农户们粮食生产的需求,根据选用农资与服务环节的不同,定制出全托管、半托管系列六个菜单,实现地块N种作物轮作。晋福村通过创新机制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新的实践范本,也为村民们解了燃眉之急。

“我和妻子常年在内蒙古打工,只能把家里两亩多的玉米地交给年迈的父母耕作,这让我们非常苦恼。”村民郭潞亚告诉记者,“多亏村里安排了生产托管服务,我把土地托管给集体,今年玉米亩产量达到了1500多斤,收获后直接烘干、销售,我当起了甩手掌柜,可以安心在外打工了!”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坚持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机制,探索出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通过联结服务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群体,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最大化地利用土地资源,实行精耕细作管理,让农户们享受到“自己不进田、庄稼送到家”的贴心服务,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粮食增产的制胜法宝。

统筹农业资源 提升种粮效益

秋风拂过,染黄了一茬又一茬的稻谷。金秋十月,走进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隔坑村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密密麻麻的稻穗结满了金灿灿的稻粒,又大又平整的稻田绵延到视线尽头。

由于地处丘陵山地地区,隔坑村土地较为分散,精耕细作管理难,粮食产能提高难。为解决土地撂荒的难题,隔坑村村委会与阳山县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以下简称托管运营中心)合作,开启全程托管、资源整合的新探索,蹚出了一条秋粮增产的新路子。

“我们将种子、农药、肥料、农机、销售、保险、银行等要素进行整合,提供‘统一播种育苗、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施肥、统一收获、统一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服务。”托管运营中心负责人赫欢欢说。通过践行“三降、两减、一贷、一险”的服务策略,托管运营中心不断降低农资、农机、农户务工投入成本,运用技术精准测量,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通过“托管贷+农服”解决农户粮食种植的资金需求,运用“农险+农服”的商业性水稻收入保险筑牢粮食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卡。

“隔坑村合计托管面积有87亩,有62户享受到了生产托管服务,村民把土地交到我们手里,所有环节均由我们负责。今年,隔坑村每亩土地能够收获湿稻870斤,这比我们预计的产量还要高。农民每亩地最低收益950元,比起往年增收了近30%。”赫欢欢说。

农业资源的整合不仅仅发生在广东。在生产托管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服务中,多地扎实推进良田、良机、良种、良法等融合发展,逐步引入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将多个领域的资源进行整合,着力打造集农资供应、农机作业、仓储物流、保险金融于一体的农业生产综合解决方案,为社会化服务的供需双方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便捷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集成运用与优化分配,促进农业生产全流程的顺利进行。

运用科技手段 实现智慧农业

广袤的田野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在农机人员的遥控指挥下起飞,将农药化作细雾均匀撒向水稻田间。晚稻收获在即,这样的作业场景正在广东省阳春市昆岗村上演着。

为保障农作物质量,智慧三农(阳春市)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早早为托管土地安排上了植保无人机。相比传统人工喷药,使用无人机喷药能够根据水稻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的参数,农药喷洒更加均匀,8小时规模作业面积达250亩以上。“不仅是打药环节,我们生产的全链条服务都在尝试使用无人机。有了科技加持,水稻产量和质量都有了保障。”联合社主任吴柔婷说。

去年,村民严洪浪家遭了天灾,人工抢收水稻费了很多力气,还是没能有个好收成,今年严洪浪索性将60亩水稻田全部托管给联合社。“我们用无人机帮严洪浪耕种、打药,更快更科学,虽然晚稻还没有收割,但估计亩产量能够达到1000斤以上。”吴柔婷说。

科技渗透到秋粮生产的方方面面。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天纬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社搭建了“基于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融合服务平台”,能够选取任一监控范围内的稻田,查看其风速、雨量、土壤光照等实时数据,观察水稻的颜色、长势、有无病虫害,足不出户就能进行田块测算、作物识别、长势监控。黑龙江省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依托数字农业联合服务平台,结合卫星遥感监测数据,采集水稻种植区的气象、土壤、虫情等数据,实现远程遥视、遥查、遥报、遥盼、遥控服务。

从种到收,利用科技手段提供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已成为生产托管服务主体的共识。越来越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农场,采取“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方式培育托管服务示范基地,探索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等功能,让粮食生产更有“科技范”。(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实习生 王圣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立冬"时节到 "小雪"翩然来
下一篇:秋粮丰收又一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冬季取暖设备如何放心选安心用?

冬季取暖设备如何放心选安心用?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