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火红“柿业”带来红火日子

2022-11-04 19:28:10    农民日报

眼下,河南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4000余亩柿子迎来丰收季,整个山坡一片金黄,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鲜红饱满的果肉让人垂涎欲滴,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个个乐开了花。

“一亩地大概产三四千斤鲜柿,按三块钱一斤来算,能收入1.2万元左右,刨除成本,赚1万元没有问题!俺这十来亩地大概能赚10万元!”农户袁国长一边将刚摘下的鲜柿分类装筐,一边跟笔者聊着。

“俺就在附近住,这山坡上光照好,种出的柿子特别甜,自己动手采摘,大人小孩都开心!”带孩子采摘的董女士也是满脸笑容。

看着满山成熟的果实,刘门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亮很是自豪:“从最初的小树苗,到现在的硕果累累,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我们的后期加工也从原来的小作坊扩大成现在的加工厂。发展柿子产业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刘门村地处山区,2009年以前,曾是个日进斗金的“煤矿村”,后因资源整合、煤矿关停而成了省定贫困村。

如何从靠资源吃资源的老路中走出来?山上雨水少、日照多,坡上沟边零零散散长着的柿子树,结的柿子还挺甜。村里老人们说,柿子树种植在这里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村干部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反复试种,经过三年的培育和摸索,2015年,引种的尖柿品种结出的柿子个大肉多,晾晒出的柿饼软糯香甜,谁吃谁说好。不论是鲜柿还是柿饼,都很畅销。

尝到了甜头,村民种柿子树的热情更高了。在村党支部的引导带动下,刘门村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先后成立了5个农业合作社和“柿柿如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村民则以土地流转形式加入合作社或公司,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并陆续培育出尖柿、黑柿、水果柿子等20多个品种,开发出烘柿、柿饼、柿叶茶、柿子醋、柿子酒等多种产品,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刘门“柿业”。

谈起柿子产业给村子带来的变化,李海亮感慨万千:“最难忘的是2016年!那一年,柿子产业带动村里120名贫困人员就业,收入达到36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350人全部脱贫,俺村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火红“柿业”带来了红火日子。去年,仅柿子产业这一项,刘门村集体收入就达2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000多元。如今,村里90%以上的群众都参与到柿子产业中来,刘门柿子还被收录到全国第四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原柿乡”这张名片也越来越“靓”,刘门村实现了从资源型经济到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完美蝶变。

“目前达到盛果期的柿子有1000多亩,产量预计能达到200多万斤,我们在传统销售模式的基础上,实行网上网下‘两条腿’走路,并组织农户增建晾晒棚,提高柿子的附加值。”李海亮对今年的市场信心满满。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我们将持续挖掘、用好山区优势,因地制宜引导鼓励各村发展特色经济,打造产业龙头,拉长产业链条,不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磨街乡党委书记孟晓彤说。(康晓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主播催动兴农大力量
下一篇:湖南石门蒙泉实施田长制,守住“石门粮仓”耕地红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冬季取暖设备如何放心选安心用?

冬季取暖设备如何放心选安心用?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