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山东省东平县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东瓦庄村种瓜记

肖家鑫 李 娜    2022-11-04 10:37:12    人民日报

山东省东平县梯门镇东瓦庄村蔬果大棚内,圆鼓鼓的甜瓜、黄灿灿的哈密瓜,让人垂涎欲滴,空气里都是香香甜甜的味道。瓜农们忙着采摘、搬运、装车,几乎来不及喝口水。

“王书记,你来尝尝俺家的瓜。”村民陈兆行切开哈密瓜,递给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宝。“真甜,肯定能卖个好价。”王兴宝竖起大拇指。

靠种瓜致富,陈兆行过去不敢想。因为以前的东瓦庄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种地靠天吃饭,村民收入低。

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们鼓起腰包。村两委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集思广益。大伙儿到外地取经,学习好经验,与种植技术先进的村结对子,发展果蔬种植产业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

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有果蔬种植意向的村民近百人,但到报名时却寥寥无几。村民代表大会上,有人问了一句:“王书记,你老是说种大棚能赚钱,那村干部种不种?”

王兴宝愣住了,他知道,没有带头人,村民心里没底。他带头流转130多亩土地,建起20多个大棚。村民们看在眼里,纷纷跟着干。

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季哈密瓜品相不太好。王兴宝没有愁眉苦脸,他给大家鼓劲:“酒香也怕巷子深。咱的瓜吃起来又甜又香,品质没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推销出去。”村干部发动村民,大家齐心协力,十几天之后,哈密瓜销售一空。

产业发展,关键要叫响品牌。东瓦庄村成立了东平县果蔬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馋嘴王”商标。为了搭上互联网“快车”,村民还建立瓜果网上销售中心,聘请专业技术和销售人员驻村指导。“瓦庄瓜”名气渐响,瓜果客商纷纷上门,供不应求。

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产业中。“技术员上门送技术,还帮忙找销路,我们的收益一年比一年好。”村民张庆顺承包了10个大棚,几年时间就变成了村里的富裕户,现在每年收入30多万元。东瓦庄村带动周边150多户群众发展特色种植,每年可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

村里为群众提供种植、管理、销售全方位服务,引导村民积极融入产业体系。村里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担任产业发展顾问,开展种养等实用技能培训,到田间地头传授技术,现场答疑解惑。

路子走对了,越干越有劲。目前,东瓦庄村投资8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钢架结构塑料大棚148个,配套建设水泥路、水肥一体化排灌设施,建成两座蓄水池。全村种植哈密瓜、甜瓜等5个品种,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1600亩。原来一亩地年均收入1500多元,现在变成了3万元。

如今在东瓦庄村,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价值链条不断延伸。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村里推行连锁经营、品牌代理,每年春夏举办“赏花节”“采摘节”,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果蔬产业提质增效,村民的日子过得比瓜还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主播催动兴农大力量
下一篇:山东莒南:高榆木梳“云端”俏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