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新泰市,人才更是被视为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当地坚决响应号召,积极做活人才引进工作,为乡村全面振兴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强农兴农、乡村振兴贡献新泰力量。
用好“育苗升级”工程,吸引人才“回流”乡村
今年国庆假期自驾行、短途游大热,两者叠加,一下子带火了乡村游。新泰市东都镇酒台村草莓种植基地采摘游火爆到村镇道路严重堵车的程度。村民们说,该基地主要种植草莓“雪里香”,去年每个棚收益在15万元左右。今年又种了11个大棚,其中一个棚创新使用基质进行定植,如果实验成功了,不但能实现增产,还能实现大幅度增收,村民的腰包就更鼓了。
这一可喜的成绩来自于新泰市“育苗升级”工程吸引回村创业的“90后”大学生村官王云龙。自打回村工作后,王云龙成立了食品公司,建起了辣椒酱、火锅底料生产线,发展特色林果种植,培育康王蜜桃、酒台红香椿面积2000多亩,将一个三面环山的穷山沟发展成为村集体年收入60多万元、村固定资产突破2000万元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像王云龙这样的“90后”“00后”大学生村官,遍布新泰行政村的还有524名。他们都是新泰市通过实施“育苗升级”工程吸引回村的,这大大激活了当地乡村振兴内生活力,拓展了乡村产业项目,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新泰市为此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一等县。
实施“一揽子”保障措施,让“千里马”竞奔共富路
为啥这么多年轻人愿意返村工作?新泰市组织部副部长田军分析有三个原因。一是待遇有保障。新泰市建立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和绩效考核奖励制度,为村官们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培养体系健全。新泰市建立“一对一”导师帮带制度,用好帮带示范、设岗定责、考核测评、跟班锻炼“四项措施”,进行专项培训,从选聘任职到待遇保障,再到评选表彰,新泰市形成了完备科学的“育苗”管理体系。三是晋升空间大。对于大学生村官一年一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2021年村“两委”换届,323名回村任职大学生进入“两委”班子,42人担任党组织书记,为缺乏活力的村领导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
“家乡工作环境这么好,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去创业?”从事煤矿井下支护材料检测业务的张涛,果断转让公司参与“育苗升级”工程选拔,从村支部书记助理做起,经过三年“蹲苗”培养,在去年新一轮村级换届选举中,他顺利当选,并吸收两个年轻人进村,组成了全市最年轻的村级两委班子。“去年至今,参加了4次关于乡村振兴、产业引领、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培训,收获非常大。”今年张涛发展蜜薯60多亩,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
思路新、想法多、干劲足,这些都是“新村干”们身上显著的标签,他们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在谷里镇后麻峪村,35岁的范树华回村任党支部委员后,创办黑木耳养殖合作社,手把手地教村民们发展黑木耳500余亩,每年生产菌包600万个,年产干木耳60万斤,年销售额达到了1800多万元。
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多层次培养本土人才
要确保乡村后继有人,根本上还得靠本土人才。“归巢”大学生是土生土长的苗,对家乡有着天然的感情,是激活乡村的内生力量。“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年人才,他们不管是在贴近群众、融入群众工作中做到了无缝对接,在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上更是做到了扑下身子,务实为本,行而为之,诠释了人民满意的公仆形象。”谈及“新村干”们的表现来,放城镇党委书记耿燕频频点赞。
“新村干”的到来,在基层干部队伍中引起了“鲶鱼效应”。为了放大人才效应,新泰市在总结“育苗升级”工程的基础上,还实施“五乡”行动,回引各类人才4700余人,着力打造一支懂科学、善经营、有技术、能管理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通过实施“育苗升级”工程,越来越多的返乡大学生充实到村级后备力量中来,成为农村发展的“中流砥柱”。目前,新泰市对表现突出的28人,先后推荐到惠美农牧、长兴农业等龙头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农业项目策划、运营经验;通过成立返乡大学生创业联盟,推动联合创业、抱团发展,累计孵化创业项目68个,激活了农村产业振兴的一池春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新泰市围绕‘育苗升级’工程,不单单是把人才引进来,更是着力于做好选‘优苗’、育‘壮苗’、结‘穗实’的大文章,精耕细作乡村人才振兴的肥沃土壤,筑巢引凤,凝心聚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不竭动力。”新泰市市委书记宋鸿鹏对人才振兴的成功实践信心满满。(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