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1148.2公斤!安徽创长江下游水稻亩单产最新纪录

2022-10-26 14:34:24    农民日报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皖中综合试验站传来消息: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建立的水稻品种“玮两优8612”绿色高效示范片121亩进行实产验收,亩单产最高1148.2公斤,百亩平均亩单产1136.4公斤,创长江下游水稻亩单产最新纪录。

由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等省内外多家单位组成的专家组通过查看水稻田间长势和长相,对安徽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集成的水稻抗逆丰产栽培技术模式在应对今年极端高温和干旱时所取得的产量表示高度肯定。认为该技术模式在应对季节性高温干旱有显著的技术优势。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章秀福表示:“示范方围绕水稻绿色高效、抗逆丰产、节本增效等方面,集成创新水稻抗逆丰产优质栽培新模式,水稻长势均衡性好,穗数足、穗头大、结实率高,实现水稻量、质双提升,在长江下游水稻主产区,特别在50年不遇的极端高温气候条件下,能种出这样的水稻,实属不易。”

“我种水稻已有十来年时间,从原先的七八百亩发展到今天的2000亩。别人种田不挣钱,我是种田效益年年高。这离不开农业技术专家的手把手指导。这块高产田选择的品种不错,具有抗倒伏、产量高等优势。其次采取绿色高效轻简化栽培的方式,减少肥药投入20%,提高肥料利用效率25%以上,实现亩综合节本增收超200元。”这片水稻田的主人庐江县种粮大户潘英九告诉记者。

“团队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粮丰专项等课题支持下,围绕安徽水稻绿色、抗逆、丰产目标,从水稻健壮群体构建和农机农艺农信互适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不断优化和完善水稻生长各环节关键技术,集成了区域化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的水稻抗逆丰产栽培新模式,高产攻关示范片实现减氮10%、亩节本增效500元以上,有效推进安徽水稻高质量发展。”该校水稻栽培团队负责人武立权教授介绍。

安徽省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生产区,水稻常年播种面积3700万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8.5%。但安徽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水稻季常遭受高温和干旱,稳产丰产性较差。安徽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长期在皖中试验站从事水稻绿色高效攻关示范,集成应用一批水稻绿色高效关键技术模式,其中水稻缓混一次施肥技术入选2020年和2021年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技术,2022年入选安徽农业主推技术。团队坚持“论文写在江淮大地,成效落在百姓家”的服务理念,构建了科研实验田、示范样板田、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田等“三田”联动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示范区水稻产量从2015年的927.7公斤提升到2019年的1053.5公斤。(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农旅融合促增收
下一篇:秋耕秋种正当时 产业兴旺促增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