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游客纷至沓来,乡村民宿供不应求,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近年来,金寨县抢抓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策机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重品质,提升特色产业效益
家住铁冲乡长河村马岭组的沈停成2001年退役后,立志扎根家乡发展产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经过多方了解、考察,他承包了村里200多亩茶园。几年的奋斗,让他从门外汉逐渐变成技术能手,在金寨、商城、固始等县的茶叶行业站稳了脚跟。2012年,他成立了金寨县益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500万元。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像沈停成这样的能人还有很多,从事产业从油茶、茶叶到蚕桑,再到香菇、黑猪等,应有尽有。”铁冲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尹迪介绍,铁冲乡现有茶园1.2万亩,其中优质茶园4000亩,100亩以上连片基地6处,茶叶加工合作社、家庭农场24家。
为提升有机茶品质、提高产业效益,铁冲乡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茶叶产业发展领导组,组建了茶叶生产协会,全力推动铁冲乡茶产业走向集约化、精细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加大技术指导,乡农管中心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向茶农传授茶园管理、茶叶采摘、施肥、科学修剪等实用技术。
今年春季,铁冲乡茶叶生产协会从“六安瓜片”原产地聘请制茶专家常驻铁冲乡,指导茶叶生产加工企业,采取师带徒的模式,手把手传授“六安瓜片”制作、茶园管理和科学采摘技术。乡农管中心茶叶技术人员也不定期深入茶叶生产基地,指导茶农科学管理茶园。茶叶生产协会采取“企业+电子商务+基地+农户”和“企业+农户”两种生产运营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大户的信息资源优势,带动零散茶农发展。同时积极鼓励茶农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形成更多的茶叶生产能人大户,壮大全乡茶产业。
铁冲乡全力发展有机茶叶是金寨县培育壮强特色农业、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缩影。金寨县坚持把特色农业发展摆在产业振兴的突出位置,积极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围绕茶叶、中药材、蚕桑和果蔬等主导产业,加快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发挥金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园带动作用,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8家,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42个。
保生态,既让山绿又让民富
20世纪80年代,作为重点扶贫乡镇的花石乡“越穷越砍树、越砍树越穷”。醒悟过来的花石人,抓住脱贫攻坚机遇,大力开展整山治水、荒山绿化、封山育林,实施连片治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把生态立乡战略牢牢确立起来。
花石乡设立生态文明发展中心,建立生态发展考核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机制等,一项项体制机制创新,在为荒山治“秃”、披绿的同时,更树立起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导向。
山要绿,民要富。花石乡找准生态与富民的结合点,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按照山上绿树、山间茶叶、桑茶进田、河边柳绿的布局,发展茶叶、灵芝、黄金梨、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治一片、绿一片、富一片,花石乡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荒山荒坡增绿、增产、增收,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去年全乡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000万元,山区群众鼓起了腰包,绘就了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的生态画卷。
南溪镇丁埠村引导群众因地制宜,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村民依靠山坡发展葡萄、水蜜桃、车厘子、冬桃等特色种植,依托林地发展金寨黑毛猪、山羊、土鸡、蜜蜂等特色养殖。
今年,回湾组农民朱英超在自家的车厘子树下试着套种了3亩西瓜,收入1.8万元,这个收入让他自己都感到意外。住在青冲组高山上的张长科利用林地资源养殖蜜蜂,每斤蜂蜜能卖180元。张长科说:“我一个人一年能赚几万元,很满足了。”
近年来,金寨县深入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控替代化学农药(除草剂)“两个替代”行动,年推广有机肥2万吨,成功创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加强“三品一标”认证,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85个,注册地理商标(标志)34个,7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功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
更普惠,金融创新促发展
在金寨,数字普惠金融的“种子”已落地发芽。“无需抵押、快速便捷,对于乡村产业和乡村创业者来说,普惠金融就是‘及时雨’。”童维新2009年回到果子园乡创业,初创阶段资金压力大。普惠金融注入的资金,切实解决了乡村产业收益周期漫长的痛点。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果子园乡吴湾村的家庭农场主金诗浩影响不小。“2020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专门对果子园乡成立了金融支农扶持项目,网商银行提供免息贷款,我当时授信了25万元,没有这些支持,我们也坚持不到现在。”金诗浩告诉记者。
据悉,金寨县统一组织项目上线培训,建立工作机制,开展普惠宣传。与网商银行签订县域普惠金融合作协议,成立项目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县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等部门责任。网商银行负责提供信贷服务,独立承担信贷风险。建立数据库,实现网商银行与金寨农民用户的信贷对接。
正是这些人性化的举措,提供了过去金融支农模式不具备的服务体验。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数字金融模式,正在改变着金融支农的业态格局。网商银行定位于服务小微和三农用户,运用科技为他们提供纯线上的数字金融服务。与地方政府合作,使得网商银行的数字技术被更高效利用起来,也成为地方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2021年,网商银行创新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入选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评选的科技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